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白色杜鹃素 | 497-78-9

中文名称
白色杜鹃素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hododendrin
英文别名
(2R,3S,4S,5R,6R)-2-(hydroxymethyl)-6-[(2R)-4-(4-hydroxyphenyl)butan-2-yl]oxyoxane-3,4,5-triol
白色杜鹃素化学式
CAS
497-78-9
化学式
C16H24O7
mdl
——
分子量
328.362
InChiKey
KLLYDTMVSVIJEH-YYMOATH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7°
  • 沸点:
    571.8±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7±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120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白色杜鹃素盐酸 作用下, 生成 杜鹃醇
    参考文献:
    名称:
    Parmar, Virinder S.; Vardhan, Anand; Taneja, Poonam,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91, # 11, p. 2687 - 2690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2,3,4,6-O-四特戊酰基-alpha-D-溴代吡喃葡萄糖 在 3 A molecular sieve 、 sodium methylate 、 silver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0.0h, 生成 白色杜鹃素
    参考文献:
    名称:
    Mori, Kenji; Qian, Zhao-Hui,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993, vol. 130, # 3, p. 382 - 387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atural diphenolic glucoside, sonnerphenolic C: Chemical synthesis, structural revision, redox transform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s an antioxidant
    作者:Ryo Shimakage、Takehiro Iwadate、Ken-ichi Nihei
    DOI:10.1016/j.tet.2024.134001
    日期:2024.5
    revised to that of . Additionally, and its epimer rhododendrin (), were concisely synthesized using the same steps for and . The initially proposed redox transformation of to was confirm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reaction mixture with , tyrosinase, and vitamin C. Furthermore, was newly identified in extract as a natural antioxidant by HPLC and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 scavenging experiments.
    为了研究酪氨酸酶和维生素 C 对表紫杉醇 (Epirhododendrin) 的氧化还原羟基化作用,首次合成了可能的产物桑纳酚 C() 及其差向异构体三足花苷 (Tripodantoside),包括糖基化和差向异构分离等关键步骤。合成化合物 和 的 NMR 数据分别与天然产物 和 完全一致。然而,合成的比旋光度值(-15.5,c 1.8 in MeOH)与之前报道的天然产物的数据(+33.4,c 1.8 in MeOH)不同。以β-葡萄糖为糖原料,通过相似的合成路线,相继制备了L-葡萄糖苷的对映体。的比旋光度值为+18.5(MeOH中c 1.8),表明天然产物的结构应修改为 的结构。此外,使用与 和 相同的步骤简明合成了 和它的差向异构体杜鹃素 ()。通过对 、酪氨酸酶和维生素 C 的反应混合物进行分析,证实了最初提出的 to 的氧化还原转化。此外,通过 HPLC 和 2,2-二苯基-1-
  • Parmar, Virinder S.; Vardhan, Anand; Taneja, Poonam,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91, # 11, p. 2687 - 2690
    作者:Parmar, Virinder S.、Vardhan, Anand、Taneja, Poonam、Sinha, Rita、Patnaik, Gyanendra K.、et al.
    DOI:——
    日期:——
  • Thieme; Walewska; Winkler, Pharmazie, 1969, vol. 24, # 10, p. 648 - 648
    作者:Thieme、Walewska、Winkler
    DOI:——
    日期:——
  • Mori, Kenji; Qian, Zhao-Hui,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993, vol. 130, # 3, p. 382 - 387
    作者:Mori, Kenji、Qian, Zhao-Hui
    DOI:——
    日期:——
  • Chattopadhyay, S. K.; Tripathi, V. K.; Thakur, R. S.,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94, vol. 33, # 4, p. 409 - 411
    作者:Chattopadhyay, S. K.、Tripathi, V. K.、Thakur, R. S.、Sharma, R. P.、Jain, S. P.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