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oxo-6,7-dihydro-5H-indolizine-5-carboxylic acid | 1218197-9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oxo-6,7-dihydro-5H-indolizine-5-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8-Oxo-5,6,7,8-tetrahydroindolizine-5-carboxylic acid
8-oxo-6,7-dihydro-5H-indolizine-5-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1218197-94-4
化学式
C9H9NO3
mdl
MFCD11557119
分子量
179.175
InChiKey
CCLDOPDLVDQIN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09.1±38.0 °C(Predicted)
  • 密度:
    1.45±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3
  • 拓扑面积:
    59.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8-oxo-6,7-dihydro-5H-indolizine-5-carboxylic acid盐酸(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palladium(II) dichloride氯化亚砜 、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 氢气 、 phenyltrimethylammonium tribromide 、 potassium carbonate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三乙胺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35.0h, 生成 ethyl 8-acetylindolizine-5-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异恶唑啉吲哚嗪酰胺的新型合成方法可潜在地应用于热带疾病
    摘要:
    设计和制备具有挑战性的异恶唑啉吲哚嗪酰胺化合物,以潜在地应用于热带疾病。吲哚嗪核心结构被战略​​性地合成为有效衍生的通用中间体。合成8-(5-(3,5-二氯苯基)-5-(三氟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N-(2-氧代-2-((2,2 ,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吲嗪-5-甲酰胺(3)和5-(5-(3,5-二氯苯基)-5-(三氟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 - ñ -在这封信中描述了(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吲哚嗪-8-羧酰胺(4)。
    DOI:
    10.1016/j.tetlet.2014.02.00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异恶唑啉吲哚嗪酰胺的新型合成方法可潜在地应用于热带疾病
    摘要:
    设计和制备具有挑战性的异恶唑啉吲哚嗪酰胺化合物,以潜在地应用于热带疾病。吲哚嗪核心结构被战略​​性地合成为有效衍生的通用中间体。合成8-(5-(3,5-二氯苯基)-5-(三氟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N-(2-氧代-2-((2,2 ,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吲嗪-5-甲酰胺(3)和5-(5-(3,5-二氯苯基)-5-(三氟甲基)-4,5-二氢异恶唑-3-基) - ñ -在这封信中描述了(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吲哚嗪-8-羧酰胺(4)。
    DOI:
    10.1016/j.tetlet.2014.02.0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HYDROINDOLIZINONE DERIVATIVE
    申请人:Daiichi Sankyo Company, Limited
    公开号:EP3741757A1
    公开(公告)日:2020-11-25
    It is an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o provide a new compound capable of efficiently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ells.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chieved by a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I): wherein R1, R2, R3, n and A have the same meanings as defined in the description, respectively, or a salt thereof.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新化合物。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由式(I)代表的化合物来实现: 其中 R1、R2、R3、n 和 A 分别具有与描述中所定义的相同含义,或其盐。
  • METHOD FOR PRODUCING INSULIN-PRODUCING CELL USING DIHYDROINDOLIZINONE DERIVATIVES
    申请人: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公开号:EP3998107A1
    公开(公告)日:2022-05-18
    As an approach of efficiently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ells, provided is a method comprising the step of three-dimensionally culturing cells in a medium containing a dihydroindolizinone derivative.
    作为一种高效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包括在含有二氢吲哚嗪酮衍生物的培养基中三维培养细胞的方法。
  • Dihydroindolizinone derivative
    申请人:DAIICHI SANKYO COMPANY, LIMITED
    公开号:US11530211B2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It is an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to provide a new compound capable of efficiently inducing differentiation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ells.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chieved by a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I): wherein R 1 , R 2 , R 3 , n and A have the same meanings as defined in the description, respectively, or a salt thereof.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新化合物。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由式(I)代表的化合物来实现: 其中 R 1 , R 2 , R 3 n 和 A 分别与描述中定义的含义相同,或其盐类。
  • EP3741757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EN] DIHYDROINDOLIZINONE DERIVATIVE<br/>[FR] DÉRIVÉ DE DIHYDRO-INDOLIZINONE<br/>[JA] ジヒドロインドリジノン誘導体
    申请人:DAIICHI SANKYO CO LTD
    公开号:WO2019142883A1
    公开(公告)日:2019-07-25
    本発明の課題は、多能性幹細胞をインスリン産生細胞へと効率的に分化誘導することができる新規化合物を提供すること。 本発明の解決手段は、一般式(I)で表される化合物またはその塩。 [式中、R1、R2、R3、nおよびAは、それぞれ明細書中の定義と同義であ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