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苯甲酸甲酯-Alpha-13C | 36712-21-7

中文名称
苯甲酸甲酯-Alpha-13C
中文别名
苯甲酸甲酯-Α-13C
英文名称
methyl [carboxyl-13C]benz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benzoate-a-13C;methyl benzoate;Ph(13)CO2Me;[α-13C]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Methyl benzoate-carbonyl-13C
苯甲酸甲酯-Alpha-13C化学式
CAS
36712-21-7
化学式
C8H8O2
mdl
——
分子量
137.139
InChiKey
QPJVMBTYPHYUOC-VJJZLTL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2 °C(lit.)
  • 沸点:
    198-199 °C(lit.)
  • 密度:
    1.102 g/mL at 25 °C
  • 闪点:
    181 °F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27,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36/37/38,R42/43

SDS

SDS:67abba08320212c271598295f48d870a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苯甲酸甲酯-α-13C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4)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4)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4)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呼吸敏化作用 (类别1)
皮肤敏化作用 (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7 可燃液体
H302 吞咽有害。
H312 皮肤接触有害。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2 吸入有害。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 禁止将受污染的工作服带出工作场地.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P285 如通风不足,须戴呼吸防护面罩。
措施
P301 + P312 如果吞下去了: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看医生。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22 具体措施(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3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42 + P311 如有呼吸系统病症: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3 + 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C7H8O2
分子式
: 137.14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Methyl benzoate-a-13C
-
CAS 号 36712-21-7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小(起始)火时,使用媒介物如“乙醇”泡沫、干化学品或二氧化碳。大火时,尽可能使用水灭火。使用大量(
洪水般的)水以喷雾状应用;水柱可能是无效的。用大量水降温所有受影响的容器。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2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98 - 199 °C - lit.
g) 闪点
83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102 g/mL 在 25 °C1.102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可能会引起呼吸过敏或皮肤反应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被吸收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此易爆炸产品可以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2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苯甲酸甲酯-Alpha-13C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氯化亚砜硫酸sodium acetatemagnesium 作用下, 以 乙醚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0.17h, 生成 <1-13C>Phenylthioessigsaeure-O-<2-(2-hydroxyethoxy)ethyl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Timm, Uwe; Merkle, Ursula; Meier, Herbert, Chemische Berichte, 1980, vol. 113, # 7, p. 2519 - 2529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重氮甲烷苯甲酸-Alpha-13C甲醇乙醚 为溶剂, 以97%的产率得到苯甲酸甲酯-Alpha-13C
    参考文献:
    名称:
    Timm, Uwe; Merkle, Ursula; Meier, Herbert, Chemische Berichte, 1980, vol. 113, # 7, p. 2519 - 2529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ormation of Di- and Tricarbonylruthenium(O) Species from [RuH<sub>2</sub>(CO)(PPh<sub>3</sub>)<sub>3</sub>] via Decarbonylation of Methyl Benzoates: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of [Ru(CO)<sub>2</sub>(PPh<sub>3</sub>)<sub>3</sub>] and [Ru(O<sub>2</sub>)(CO)<sub>2</sub>(PPh<sub>3</sub>)<sub>2</sub>]
    作者:Katsuma Hiraki、Shu-ichi Kira、Hiroyuki Kawano
    DOI:10.1246/bcsj.70.1583
    日期:1997.7
    Dihydridoruthenium(II) complex [RuH2(CO)(PPh3)3] (1) reacts with methyl benzoate in the presence of an olefin at 110 °C to afford some dicarbonylruthenium(O) species [Ru(CO)2(PPh3)3] (2) and “Ru(CO)2(PPh3)2L” (L = the olefin or the ester). A tricarbonylruthenium(O) complex [Ru(CO)3(PPh3)2] (3) is formed at higher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 using 13C-enriched methyl benzoate reveals that the
    二氢化钌 (II) 络合物 [RuH2(CO)(PPh3)3] (1) 在烯烃存在下于 110 °C 与苯甲酸甲酯反应,得到一些二羰基钌 (O) 物种 [Ru(CO)2(PPh3)3 ] (2) 和“Ru(CO)2(PPh3)2L”(L = 烯烃或酯)。三羰基钌(O)配合物[Ru(CO)3(PPh3)2](3)在较高反应温度下形成。使用富含 13C 的苯甲酸甲酯的实验表明,第二个和第三个羰基配体主要是通过从酯中减去羰基而衍生的。当反应在三乙氧基乙烯基硅烷存在下进行时,部分第二和第三羰基衍生自硅烷的乙氧基,因为 1 在没有酯的情况下在 110 °C 与硅烷反应得到2和3。2和3的形成比例受所用烯烃类型的影响;
  •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Gas-Phase Fragmentation Reactions of Protonated Methyl Benzoate: Concomitant Neutral Eliminations of Benzene,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ol
    作者:Hanxue Xia、Yong Zhang、Athula B. Attygalle
    DOI:10.1007/s13361-018-1997-8
    日期:2018.8.1
    a methanol molecule after a protonation on the methoxy group. The incipient proton migrates to the ring and randomizes to a certain degree before a subsequent transfer of one of the ring protons to the alkoxy group for the concomitant methanol elimination. The spectrum recorded from deuteronated methyl benzoate showed two peaks at m/z 105 and 106 for the benzoyl cation at a ratio of 2:1, confirming
    活化后,质子化的苯甲酸甲酯通过三个不同的途径断裂。对通过氦等离子体电离(HePI)生成的质子化物质的m / z 137离子进行了质量选择,并进行了碰撞活化。在一个断裂途径中,质子化的分子通过消除苯分子产生了m / z 59的产物离子(途径I)。该M / Z以这种方式产生的59离子(通常被认为是甲氧羰基阳离子),然后通过脱羧原位形成甲基碳正离子,然后通过分子过程在苯环上引发亲电芳族加成反应,生成甲苯阳离子(途径II)。此外,质子化的苯甲酸甲酯也经历甲醇损失(途径III)。然而,在甲氧基上质子化之后,不是简单地除去甲醇分子。初始质子迁移至环并随机化至一定程度,然后环质子之一随后转移至烷氧基以伴随甲醇消除。氘化苯甲酸甲酯记录的光谱在m / z处显示两个峰苯甲酰基阳离子的比率为105和106,比率为2:1,这证明赋予电荷的质子是可移动的。然而,在达到完全加扰状态之前,发生了从苯中间体中间质子转移至甲氧基的甲醇损失。
  • Isomerization of Trimethyl α-Keto Trithioorthocarboxylates into α,α-Bis(methylthio) Thiolcarboxylates. A New Rearrangement of Synthetic Interest
    作者:Iacopo Degani、Stefano Dughera、Rita Fochi、Sonia Gazzetto
    DOI:10.1021/jo970683+
    日期:1997.10.1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isomerization reaction of a great variety of trimethyl alpha-keto trithioorthocarboxylates to alpha,alpha-bis(methylthio) thiolcarboxylates, intermediates of high synthetic value for the synthesis of alpha-arylpropionic acids.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methylene chl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catalytic amounts of trityl perchlorate or methanesulfonic acid and was complete in 2 h at rt. In most of the investigated cases the result was positive, the yields usually being greater than 90%. Also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subjected to an experimental study.
  • Porphyrin Dimer Carbocations with Strong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and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作者:Karl J. Thorley、Joel M. Hales、Harry L. Anderson、Joseph W. Perry
    DOI:10.1002/anie.200802687
    日期:2008.9.1
  • Studies in negative ion mass spectrometry: XIV—Electron attachment reactions of a series of η6-arenetricarbonylchromium(O) complexes
    作者:M. R. Blake、J. L. Garnett、I. K. Gregor、S. B. Wild
    DOI:10.1002/oms.1210150711
    日期:1980.7
    AbstractElectron attachment reactions of a series of (η6‐arene)tricarbonylchromium(O) complexes have been examined in the gas phase. The electron capture process has been shown to be influenc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η6‐arene ligand and its substituents. Whereas (η6‐benzene)‐ and (η6‐mesitylene)tricarbonylchromium(O) undergo dissocative electron capture, or reductive decarbonylation, yielding [MCO]˙ ions of highest abundance in their negative ion mass spectra, [η6‐(2,2‐dimethylindan‐1,3‐dione)]tricarbonylchromium(O) forms a molecular negative ion which undergoes sequential CO eliminations and finally a demetallation to give the arene radical ion. A localization of charge on the coordinated arene ligand is proposed for the formation of [M]˙ in this case. (η6‐Methylbenzoate)tricarbonylchromium(O) also forms a molecular negative ion by secondary electron attachment which decomposes by simultaneous and consecutive eliminations of up to four CO molecules. The elucidation of a mechanism and sequence for these CO eliminations has been achieved by synthesizing and examining the negative ion mass spectrum of [η6‐(C6H5·13CO2Me)]Cr(CO)3. The first CO loss in the principal fragmentation pathway occurs solely from the –Cr(CO)3 group of [M]˙. The effect of para substituent groups on the stabilities of molecular negative ions and their fragmentations has been ascertained using a series of para‐substituted (η6‐methylbenzoate)tricarbonylchromium(O)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H2, OH, OCH3, CL and COOMe. The stabilities of the [M]˙ ions have been rationalized in terms of the Hammett and Taft parameters σP, σI, σRP, σPO and σRO. The overall electronic substituent effect transmitted to the carbonyl groups of the –Cr(CO)3 unit involves both resonance and inductive components. In this series of compounds the stability of [M]˙ decreases as the electron withdrawing capacities of the para substituents increase.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