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E)-1-oxododec-9-eno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E)-1-oxododec-9-en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E)-11-oxododec-9-enoate
methyl (E)-1-oxododec-9-eno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22O3
mdl
——
分子量
226.316
InChiKey
CKUXXIQOHDGVGJ-CSKARUK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9
  • 拓扑面积:
    43.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E)-1-oxododec-9-enoate正己醛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庚烷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17%的产率得到methyl (E)-13-hydroxy-11-oxooctadec-9-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六种环氧酮基十八碳烯酸(EKODE)异构体的合成,亚油酸非酶氧化生成及其与咪唑亲核试剂的反应性
    摘要:
    作为亚油酸氧化产物的一类,在体内和体外形成环氧酮十八碳烯酸(EKODEs)通过由酶促途径或非酶促途径引发的自由基机制。迄今为止,它们是由亚油酸衍生的氢过氧化物的还原分解而以小规模的形式通常以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获得的。这些化合物由于其强大的生物活性和共价修饰蛋白质的能力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完成了六个EKODE区域和立体异构体,两个反式α',β'-环氧-α,β-烯酮的合成,以及两个反式和两个顺式γ,δ,-环氧-α,β-烯酮的合成。关键步骤是维蒂希型反应和羟醛缩合。HPLC证实所有六种EKODE异构体都是通过掺入真实样品而在Fe(II)/抗坏血酸促进的亚油酸自氧化中生成的。Ñ α -benzoyl-升组氨酸与autoxidizing亚油酸和与各个EKODE异构体相比,因为是与咪唑的亲核试剂的各种EKODE反应的动力学。通过咪唑与通用EKODE-(E)-I类似物反应的NMR研究,证实了His-
    DOI:
    10.1021/jo701373f
  • 作为产物:
    描述:
    9-氧代壬酸甲酯1-三苯基膦-2-丙酮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75%的产率得到methyl (E)-1-oxododec-9-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六种环氧酮基十八碳烯酸(EKODE)异构体的合成,亚油酸非酶氧化生成及其与咪唑亲核试剂的反应性
    摘要:
    作为亚油酸氧化产物的一类,在体内和体外形成环氧酮十八碳烯酸(EKODEs)通过由酶促途径或非酶促途径引发的自由基机制。迄今为止,它们是由亚油酸衍生的氢过氧化物的还原分解而以小规模的形式通常以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获得的。这些化合物由于其强大的生物活性和共价修饰蛋白质的能力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完成了六个EKODE区域和立体异构体,两个反式α',β'-环氧-α,β-烯酮的合成,以及两个反式和两个顺式γ,δ,-环氧-α,β-烯酮的合成。关键步骤是维蒂希型反应和羟醛缩合。HPLC证实所有六种EKODE异构体都是通过掺入真实样品而在Fe(II)/抗坏血酸促进的亚油酸自氧化中生成的。Ñ α -benzoyl-升组氨酸与autoxidizing亚油酸和与各个EKODE异构体相比,因为是与咪唑的亲核试剂的各种EKODE反应的动力学。通过咪唑与通用EKODE-(E)-I类似物反应的NMR研究,证实了His-
    DOI:
    10.1021/jo701373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ow Catalyst Loading in the Cross Metathesis of Olefins with Methyl Vinyl Ketone
    作者:Christian Slugovc、Muddasar Abbas、Anita Leitgeb
    DOI:10.1055/s-0033-1338425
    日期:——
    An olefin-metathesis catalyst featuring a 1,3-bis(2,6-di-isopropylphenyl)-4,5-dihydroimidazol-2-ylidene N-heterocyclic carbene and an ester-chelating carbene ligand efficiently promoted the cross metathesis of olefins with 3-buten-2-one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iodide as cocatalyst. At optimized reaction conditions a 1020 times lower catalyst loading compared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could be achieved.
  • Synthesis of Six Epoxyketooctadecenoic Acid (EKODE) Isomers, Their Generation from Nonenzymatic Oxidation of Linoleic Acid, and Their Reactivity with Imidazole Nucleophiles
    作者:De Lin、Jianye Zhang、Lawrence M. Sayre
    DOI:10.1021/jo701373f
    日期:2007.12.1
    of six EKODE regio- and stereoisomers, two trans α‘,β‘-epoxy-α,β-enones, and two trans and the two cis γ,δ,-epoxy-α,β-enones was accomplished, with the key steps being Wittig-type reactions and aldol condensations. All six EKODE isomers were confirmed by HPLC to be generated in the autoxidation of linoleic acid promoted by Fe(II)/ascorbic acid through spiking in of authentic samples. On the basis of
    作为亚油酸氧化产物的一类,在体内和体外形成环氧酮十八碳烯酸(EKODEs)通过由酶促途径或非酶促途径引发的自由基机制。迄今为止,它们是由亚油酸衍生的氢过氧化物的还原分解而以小规模的形式通常以异构体混合物的形式获得的。这些化合物由于其强大的生物活性和共价修饰蛋白质的能力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完成了六个EKODE区域和立体异构体,两个反式α',β'-环氧-α,β-烯酮的合成,以及两个反式和两个顺式γ,δ,-环氧-α,β-烯酮的合成。关键步骤是维蒂希型反应和羟醛缩合。HPLC证实所有六种EKODE异构体都是通过掺入真实样品而在Fe(II)/抗坏血酸促进的亚油酸自氧化中生成的。Ñ α -benzoyl-升组氨酸与autoxidizing亚油酸和与各个EKODE异构体相比,因为是与咪唑的亲核试剂的各种EKODE反应的动力学。通过咪唑与通用EKODE-(E)-I类似物反应的NMR研究,证实了His-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