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fluoro-2-(1-methylpropoxy)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fluoro-2-(1-methylpropoxy)benzene
英文别名
1-Butan-2-yloxy-2-fluorobenzene
1-fluoro-2-(1-methylpropoxy)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3FO
mdl
——
分子量
168.211
InChiKey
GUKTVTDRHRCSD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碘丁烷2-氟苯酚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1-fluoro-2-(1-methylprop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 2-丁基苯基醚与四羧酸二铑络合物的加合物形成中 13C 络合的起源转移
    摘要:
    2-丁基苯基醚中的氧原子与四羧酸二铑 Rh(II)2[(R)-(+)-MTPA]4(Rh*, MTPA-H = 甲氧基三氟甲基苯乙酸 ≡ Mosher 酸) 的铑原子络合去屏蔽直接与醚氧结合的 sp3 杂化 13C 核;显然,当氧与铑原子络合时,它的感应效应会增强。另一方面,芳族同碳(α位)的去屏蔽络合位移很小,但邻位和对位碳信号受氧共振效应的影响。这种效果可以通过苯环上的其他取代基来调节。反过来,这种共振调制与施加在脂肪族α-碳原子上的感应效应的大小呈线性相关。对于大多数化合物,可以观察到 13C 信号下的非对映体分散效应,表明在此类醚中可能发生对映分化。版权所有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DOI:
    10.1002/mrc.21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esium fluoroxysulphate as a mild fluorinating agent for the fluorination of alkoxy-substituted benzene and naphthalene derivatives
    作者:Stojan Stavber、Marko Zupan
    DOI:10.1039/c39810000148
    日期:——
    Room-temperature fluorination of alkoxy-substituted benzene derivatives with caesium fluoroxy-sulphate in the presence of boron trifluoride as catalyst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ortho- and para-fluro-substituted products, the ratio being dependent on the size of the alkoxy-group, while reactions with 2-alkoxy-naphthalene derivative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1, 1-difluoro-2-oxo-1, 2-dihydronaphthalene
    在三氟化硼作为催化剂的情况下,用氟代硫酸铯在室温下氟化烷氧基取代的苯衍生物,导致形成邻位和对位取代的产物,该比例取决于烷氧基的大小,而与2-烷氧基萘衍生物的反应导致形成1,1-二氟-2-氧代-1、2-二氢萘以及1-氟取代的产物。
  • PIPERID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DISORDERS
    申请人: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公开号:EP2588451B1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 Origin of<sup>13</sup>C complexation shifts in the adduct formation of 2-butyl phenyl ethers with a dirhodium tetracarboxylate complex
    作者:Edison Díaz Gómez、Helmut Duddeck
    DOI:10.1002/mrc.2116
    日期:2008.1
    Complexation of the oxygen atom in 2‐butyl phenyl ethers to a rhodium atom of the dirhodium tetracarboxylate Rh(II)2[(R)‐(+)‐MTPA]4(Rh*, MTPA‐H = methoxytrifluoromethylphenylacetic acid ≡ Mosher's acid) deshields an sp3‐hybridized 13C nucleus directly bonded to the ether oxygen; apparently, the inductive effect of the oxygen is enhanced when it is complexed to the rhodium atom. On the other hand, deshielding
    2-丁基苯基醚中的氧原子与四羧酸二铑 Rh(II)2[(R)-(+)-MTPA]4(Rh*, MTPA-H = 甲氧基三氟甲基苯乙酸 ≡ Mosher 酸) 的铑原子络合去屏蔽直接与醚氧结合的 sp3 杂化 13C 核;显然,当氧与铑原子络合时,它的感应效应会增强。另一方面,芳族同碳(α位)的去屏蔽络合位移很小,但邻位和对位碳信号受氧共振效应的影响。这种效果可以通过苯环上的其他取代基来调节。反过来,这种共振调制与施加在脂肪族α-碳原子上的感应效应的大小呈线性相关。对于大多数化合物,可以观察到 13C 信号下的非对映体分散效应,表明在此类醚中可能发生对映分化。版权所有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