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甲醚-13C2 | 149228-22-8

中文名称
甲醚-13C2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ether-13C2
英文别名
dimethyl ether;Methyl ether-13C2;(113C)methoxy(113C)methane
甲醚-13C2化学式
CAS
149228-22-8
化学式
C2H6O
mdl
——
分子量
48.047
InChiKey
LCGLNKUTAGEVQW-ZDOIIHC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46c46f4c5745bee0343b039f1465debb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二甲醚-13C2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Methyl ether-13C2
Methyl ether-13C2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可燃气体 (类别1)
高压气体 (液化气)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申明
H220极端易燃气体
H280内装压缩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措施
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储存
P410 + P403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Methyl ether-13C2
别名
Methyl ether-13C2
: 13C2H6O
分子式
: 48.05 g/mol
分子量
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
Dimethyl ether-13C2
-
CAS 号149228-22-8

模块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迅速地扫干净或吸干净。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
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化气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爆炸上限: 18.6 %(V) 在 1013 hPa
爆炸下限: 3.0 %(V) 在 1013 hPa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极端的温度和直接日光。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033国际海运危规: 1033国际空运危规: 1033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DIMETHYL ETHER
国际海运危规: DIMETHYL ETHER
国际空运危规: Dimethyl ether
客运飞机: 不允许运输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2.1国际海运危规: 2.1国际空运危规: 2.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甲醚-13C2 在 Rh/Cs2HPW12O40 作用下, 生成 methyl acetate-(13)C3
    参考文献:
    名称:
    Keggin 12-H 3 PW 12 O 40在固体Rh促进的Cs盐上二甲醚的羰基化:反应机理的固态NMR研究
    摘要:
    用13 C固态NMR研究了一氧化碳在Rh促进的12钨磷酸铯盐Rh / Cs 2 HPW 12 O 40(HPA)上的二甲醚(DME)的羰基化反应。Rh / Cs 2 HPW 12 O 40的双功能特性DME的无卤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剂已被直接证明。DME的C–O键的活化在HPA的布朗斯台德酸位上进行,并形成附着在HPA表面的甲基(甲氧基物质),而铑的作用在于从气相中捕获一氧化碳和以羰基铑的形式将CO转移到DME活化的中心,即酸性的OH-基团。Cs 2 HPW 12 O 40的晶格使得可以将这两个不同的活性中心彼此紧邻,例如,在一个Keggin阴离子的末端和桥连的两个相邻氧原子上,从而有助于将羰基铑中的一氧化碳插入C–O键中甲氧基基团产生结合到Keggin阴离子上的乙酸酯基团。后者在与DME的相互作用下最终提供乙酸甲酯,中间表面甲氧基被还原。
    DOI:
    10.1016/j.jcat.2010.10.015
  • 作为产物:
    描述:
    碳十三甲醇 在 H+-chabazite zeolite catalyst 作用下, 生成 甲醚-13C2
    参考文献:
    名称:
    菱沸石催化剂中成对铝杂原子的直接检测及其对甲醇脱水反应活性的意义
    摘要:
    沸石骨架内杂原子的分布对可交换阳离子的位置有重要影响,这解释了沸石催化剂的不同吸附和反应性能。特别是对于铝硅酸盐沸石,由一个或两个四面体配位硅原子隔开的铝原子的成对构型对于H +阳离子的电荷平衡对很重要,所述H + 阳离子对甲醇脱水或二价金属阳离子(例如Cu 2+ )具有活性。它选择性地催化 NO x的还原,这两个反应在技术上都很重要。然而,由于铝硅酸盐沸石骨架内铝原子的典型非化学计量组成和非周期性分布,这种成对的杂原子构型很难检测和探测。然而,在固态 2D 27 Al– 29 Si和29 Si– 29 Si NMR 光谱中,可以明确检测和解析成对骨架铝原子的不同构型,这些光谱对共价键合的27 Al–O– 29 Si的局部环境敏感。和29 Si-O- 29 Si 部分,分别。具体而言,具有相同整体骨架铝含量的两种H + -菱沸石沸石显示出具有不同类型和群体的紧密配对的铝物质,这与较高的甲醇
    DOI:
    10.1021/jacs.3c057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hane‐to‐Methanol on Mononuclear Copper(II) Sites Supported on Al <sub>2</sub> O <sub>3</sub> : Structure of Active Sites from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作者:Jordan Meyet、Anton Ashuiev、Gina Noh、Mark A. Newton、Daniel Klose、Keith Searles、Alexander P. Bavel、Andrew D. Horton、Gunnar Jeschke、Jeroen A. Bokhoven、Christophe Copéret
    DOI:10.1002/anie.202105307
    日期:2021.7.12
    resonance (EPR), show that the active s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facets, which are typically found in γ- and η-alumina phase, and that their EPR signature can be attributed to species having a tri-coordinated [(Al2O)CuIIO(OH)]− T-shape geometry. Overall, the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methanol, a two-electron process, involves two monomeric CuII sites that play in concert.
    甲烷到甲醇的选择性转化仍然是化学的圣杯之一,其中铜交换的沸石已被证明在逐步条件下促进了这种反应。多年来,已经提出了几个活性位点,范围从单聚、二聚到三聚 Cu II。在此,我们报告了分散良好的单体 Cu II的形成使用表面有机金属化学在氧化铝上负载的物种及其对甲烷选择性和逐步转化为甲醇的反应性。使用各种过渡氧化铝载体结合光谱表征,特别是电子顺磁共振 (EPR) 进行的广泛研究表明,活性位点与通常在 γ- 和 η-氧化铝相中发现的特定小平面相关,并且它们的 EPR 特征可以归因于具有三配位 [(Al 2 O)CuIIO(OH)] - T 形几何形状的物种。总的来说,甲烷选择性转化为甲醇是一个双电子过程,涉及两个协同作用的单体 Cu II位点。
  • Carbonylation of dimethyl ether on solid Rh-promoted Cs-salt of Keggin 12-H3PW12O40: A solid-state NMR study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作者:Mikhail V. Luzgin、Maxim S. Kazantsev、Galina G. Volkova、Wei Wang、Alexander G. Stepanov
    DOI:10.1016/j.jcat.2010.10.015
    日期:2011.1.3
    close proximity to each other, e.g., on two adjacent oxygen atoms, terminal and bridging, of one Keggin anion, thus facilitating the insertion of carbon monoxide from rhodium carbonyl into the C–O bond of methoxy-group to produce the acetate group bound to the Keggin anion. The latter offers finally methyl acetate under the interaction with DME, the intermediate surface methoxy-groups being restored.
    用13 C固态NMR研究了一氧化碳在Rh促进的12钨磷酸铯盐Rh / Cs 2 HPW 12 O 40(HPA)上的二甲醚(DME)的羰基化反应。Rh / Cs 2 HPW 12 O 40的双功能特性DME的无卤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剂已被直接证明。DME的C–O键的活化在HPA的布朗斯台德酸位上进行,并形成附着在HPA表面的甲基(甲氧基物质),而铑的作用在于从气相中捕获一氧化碳和以羰基铑的形式将CO转移到DME活化的中心,即酸性的OH-基团。Cs 2 HPW 12 O 40的晶格使得可以将这两个不同的活性中心彼此紧邻,例如,在一个Keggin阴离子的末端和桥连的两个相邻氧原子上,从而有助于将羰基铑中的一氧化碳插入C–O键中甲氧基基团产生结合到Keggin阴离子上的乙酸酯基团。后者在与DME的相互作用下最终提供乙酸甲酯,中间表面甲氧基被还原。
  • The mechanism of aromatic dealkylation in methanol-to-hydrocarbons conversion on H-ZSM-5: What are the aromatic precursors to light olefins?
    作者:Samia Ilias、Aditya Bhan
    DOI:10.1016/j.jcat.2013.11.003
    日期:2014.3
    Co-reactions of 7.5-9.3 kPa of DME with 4 kPa of toluene, p-xylene, and 4-ethyltoluene on H-ZSM-5 at 523-723 K at low conversions (<10 C%) with varying isotopic feed compositions of C-13/C-12 show that carb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aromatic ring are incorporated into ethene and propene. A comparison of the predicted C-13-contents of ethene and propene post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paring, side-chain, and ring-expansion aromatic dealkylation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isotopologue distribution of 1,2,4-trimethylbenzene, 1,2,4,5-tetramethylbenzene, and 4-ethyltoluene reveal that the predicted C-13-content of ethene and propene from 1,2,4,5-tetramethylbenzene via the paring mechanism most closely match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C-13-contents of ethene and propene (<10% mean relative error), compared to the other mechanisms and aromatic precursors examined. This work quantitatively shows that aromatic dealkylation to form ethene and propene occurs through the paring mechanism and that 1,2,4,5-tetraMB is the predominant aromatic precursor for light olefin formation for MTO conversion on H-ZSM-5 for a 200 K range in temperature. (C) 2013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OLAH, G. A.;DOGGWEILER, H.;FELBERG, J. D.;FROHLICH, ST.;GRDINA, M. JO;KAR+, J. AMER. CHEM. SOC., 1984, 106, N 7, 2143-2149
    作者:OLAH, G. A.、DOGGWEILER, H.、FELBERG, J. D.、FROHLICH, ST.、GRDINA, M. JO、KAR+
    DOI:——
    日期:——
  • OLAH, G. A.;DOGGWEILER, H.;FELBERG, J. D., J. ORG. CHEM., 1984, 49, N 12, 2112-2116
    作者:OLAH, G. A.、DOGGWEILER, H.、FELBERG, J. D.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