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42192-2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42192-29-0
化学式
C8H13Br
mdl
——
分子量
189.095
InChiKey
VHVLZJOYBIZJQ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96.7±7.0 °C(Predicted)
  • 密度:
    1.14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sodium hydride 、 对苯醌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dimethyl (3aS,6R,7aR)-6-acetyloxy-3-[(E)-hex-2-en-2-yl]-3a,6,7,7a-tetrahydroindene-1,1-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钯催化的丙二烯取代的共轭二烯环化中形成碳-碳键。
    摘要:
    在室温下,丙二烯取代的1,3-二烯1在乙酸中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钯催化反应导致环化,并在丙二烯的中间碳和1,的末端碳之间形成碳-碳键3-二烯。已经开发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它们都构成1,3-二烯的1,4-碳乙酰氧基化。在一种反应中,Pd(II)催化1氧化为双环化合物2,在另一种反应中,Pd(0)催化1转化为双环化合物3。产物2可用于进一步的合成转化并进行Diels-Alder与亲二烯体的反应,得到多环系统。
    DOI:
    10.1021/jo0157324
  • 作为产物:
    描述:
    2-ethynyl-2-hexanol氢溴酸 溴化铵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钯催化的丙二烯取代的共轭二烯环化中形成碳-碳键。
    摘要:
    在室温下,丙二烯取代的1,3-二烯1在乙酸中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钯催化反应导致环化,并在丙二烯的中间碳和1,的末端碳之间形成碳-碳键3-二烯。已经开发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它们都构成1,3-二烯的1,4-碳乙酰氧基化。在一种反应中,Pd(II)催化1氧化为双环化合物2,在另一种反应中,Pd(0)催化1转化为双环化合物3。产物2可用于进一步的合成转化并进行Diels-Alder与亲二烯体的反应,得到多环系统。
    DOI:
    10.1021/jo01573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xicity of Pumiliotoxin 251D and Synthetic Analogs to the Cotton Pest Heliothis virescens
    作者:Thomas M. Bargar、Renee M. Lett、Peter L. Johnson、James E. Hunter、C. P. Chang、Daniel J. Pernich、Mark R. Sabol、Michael R. Dick
    DOI:10.1021/jf00052a037
    日期:1995.4
    A series of 13 simplified analogs of frog skin derived pumiliotoxin indolizidine alkaloids was prepar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toxicity to the larvae of the important cotton pest Heliothis virescens. The alkyl side chain of pumiliotoxin 251D was replaced with a variety of substituents designed to influence or restrict-its conformation and its ability to act as a site of metabolic detoxification. Significantly, a substituent in the R configuration at the C-2' carbon of the side chain was required for toxicity. Computation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is substituent may control the active conformation of the side chain. No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led to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oxicity over the natural product.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