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聚乙烯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无毒无味,是饱和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耐侯性、耐臭氧、耐化学药品及耐老化性能,同时表现出良好的耐油性、阻燃性和着色性能。它还具备优良的韧性,并与多种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相容性,分解温度较高。
用途氯化聚乙烯主要用于改性聚氯乙烯、ABS及其他聚烯烃。
此外,其噻二唑衍生物也可作为医药中间体使用。
生产方法生产氯化聚乙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工艺:
溶液法:将高密度聚乙烯粉末加热溶解于四氯化碳或氯苯等极性溶剂中,在偶氮二异丁腈等游离基引发剂的作用下,于无氧条件下于90-100℃、常压至0.686MPa的压力下进行氯化反应。待含氯量达标后,经水析回收、脱水干燥处理,即得非结晶性弹性产品。该方法操作容易控制,可制得稳定的纯氯化聚乙烯,但溶剂易造成污染,回收工序复杂,能耗较大,在工业中较少使用。
悬浮法:将粒度为60目筛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在10万-15万之间的高密度聚乙烯粉末加入含有乳化剂、分散剂和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的水介质中,在搅拌下升温至80℃左右,然后进行乳化。在115-120℃、常压至0.98MPa以及无氧条件下通氯氯化反应,控制通氯量及氯化时间以制备含氯树脂。经中和、水洗、过滤、离心脱水及干燥处理后即可得到具有特定结晶度和弹性的产品。
悬浮溶剂法:在悬浮介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进行氯化操作,步骤与悬浮法类似。
流化床法:使用高分散聚乙烯粉末,在γ射线或紫外线照射下于流化床中通氯进行氯化反应。该方法工艺过程较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