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5-tris((S)-3,7-dimethyloctan-1-yloxy)-1-nitrobenzene | 921229-7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5-tris((S)-3,7-dimethyloctan-1-yloxy)-1-nitrobenzene
英文别名
1,2,3-tris-((S)-3,7-dimethyloctyloxy)-5-nitrobenzene;1,2,3-tris((S)-3,7-dimethyloctyloxy)-5-nitrobenzene
3,4,5-tris((S)-3,7-dimethyloctan-1-yloxy)-1-nitrobenzene化学式
CAS
921229-76-7
化学式
C36H65NO5
mdl
——
分子量
591.916
InChiKey
IHOHORFDIPWFSE-CPCREDO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29
  • 重原子数:
    42.0
  • 可旋转键数:
    2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70.8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5-tris((S)-3,7-dimethyloctan-1-yloxy)-1-nitrobenze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copper(l) iodide 、 tetrafluoroboric acid 、 亚硝酸特丁酯18-冠醚-6potassium acetate甲烷一水合肼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二氯甲烷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3,4,5-tris((S)-3,7-dimethyloctan-1-yloxy)-(2-trimethylsilyl)ethy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树枝状聚乙炔中观察到的手性信息的空间通信
    摘要:
    通过微型树枝状乙炔与 [Rh(nbd)Cl]2 (nbd = 2,5-降冰片二烯) 聚合合成的螺旋状树枝状聚乙炔(即含有第一代树枝状或小树枝状作为侧基的自组织聚乙炔)的结构和逆向结构分析揭示了具有手性外围的圆柱形大分子的平均柱层厚度 (l) 的大约 10% 变化,通过它传达了对单手螺旋感的强烈偏好。圆柱形大分子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出长程柱内螺旋顺序的三维 (3D) 中心矩形晶格 (Phi rc,k) 和二维 (2D) 六边形柱状晶格 (Phi h) 与短-在较高温度下范围螺旋顺序。一种含有手性的聚合物,与非手性聚合物相比,发现非外消旋外围烷基尾部具有更大的 l。在甲基环己烷溶液中,相同的聚合物在圆二色性 (CD) 光谱中表现出强烈的信号,其强度随加热而降低。观察到的 l 变化表明手性尾部改变了具有非手性侧链的相应聚合物的聚合物构象。这种构象变化导致相对较大的自由能差异 (DeltaGh) 有利
    DOI:
    10.1021/ja066584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C3-超分子树枝状大分子协同相互作用介导的螺旋手性的转移、放大和反转
    摘要:
    报告了两个库的合成、结构和逆结构分析,其中包含 16 个第一代和第二代 C(3) 对称自组装树枝状聚合物,这些树枝状聚合物基于通过 1,3,5-苯三甲酸的三酯和三酰胺在其顶点连接的树突。X 射线衍射和 CD/UV 分析方法的组合表明,它们的 C(3) 对称性调节超分子结构外围不同程度的堆积,这些结构负责形成手性螺旋超分子柱和球体各种三维 (3D) 柱状、四方和立方晶格。其中两个周期性阵列,一个 3D 柱状六边形超晶格和一个具有 P222(1) 对称性的 3D 柱状简单正交手征晶格,对于超分子树枝状聚合物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在螺旋超分子柱中发现了手性的热可逆反转。在加热时,通过从 3D 柱状简单正交手性晶格到 3D 柱状六边形阵列的对称性变化,以及在冷却时,通过从 2D 六边形到 2D 中心矩形晶格的对称性变化,引起这种反转,两者都表现出柱内顺序。还发现了从具有长螺距的耦合柱到具有短螺距的弱或
    DOI:
    10.1021/ja110753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first examples of optically active tris(N-salicylideneaniline)s: manifestation of chirality from molecules to fluid columnar phases
    作者:Channabasaveshwar V. Yelamaggad、Ammathnadu S. Achalkumar、Doddamane S. Shankar Rao、Subbarao Krishna Prasad
    DOI:10.1039/b708432c
    日期:——
    Tris(N-salicylideneaniline)s comprising chiral tails in varying numbers self-organize into a room temperature helical columnar mesophase resulting from the chiral stacking of the constituent molecules differing in their rotational symmetry and ratio as evidenced by optical, chiroptical, calorimetric and X-ray studies.
    由不同数量的手性尾部组成的三(N-水杨酰苯胺)自组织成室温螺旋柱状介相,这是由于组成分子的旋转对称性和比例不同而产生的手性堆积,这一点已通过光学、光电、量热和 X 射线研究得到证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