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e | 31419-7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e
英文别名
phenoxatellurine-10,10-dichloride;Phenoxatellurin-10,10-dichlorid;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
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e化学式
CAS
31419-74-6
化学式
C12H8Cl2OTe
mdl
——
分子量
366.701
InChiKey
NUSOGDCSIUUIP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e 在 sodium sulfide nonahydrate 作用下, 反应 0.25h, 以1.60 g的产率得到phenoxatellu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氧水鸟嘌呤与单电子氧化剂的反应重新讨论†
    摘要:
    苯氧水鸟嘌呤(PT)与已知的单电子氧化剂AlCl 3 / CH 2 Cl 2,[NO] [SbF 6 ]和[NO] [BF 4 ]的反应提供了反磁性产物[(PT)CH 2 Cl] [通过X射线晶体学对AlCl 4 ](1),[PT 2 ] [SbF 6 ] 2(2)和[PT 3 ] [BF 4 ] 2(3)进行了充分表征。指示[PT 2 ] 2+和[PT 3 ] 2+存在于2和3中的R分别被认为是难以捉摸的自由基阳离子[PT] +的二聚体,或者被认为是该二聚体与中性PT之间的加合物。可以使用煎饼粘结(PB)模型最好地描述[PT 2 ] 2+和[PT 3 ] 2+的芳族层之间的堆叠。计算分析揭示了伦敦色散效应在堆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非共价键主导的Te-Te相互作用。将结果与相关的蒽(TA)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
    DOI:
    10.1039/c9nj02401h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醚四氯化碲 作用下, 反应 6.0h, 生成 10,10-dichlorophenoxatellur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氧水鸟嘌呤与单电子氧化剂的反应重新讨论†
    摘要:
    苯氧水鸟嘌呤(PT)与已知的单电子氧化剂AlCl 3 / CH 2 Cl 2,[NO] [SbF 6 ]和[NO] [BF 4 ]的反应提供了反磁性产物[(PT)CH 2 Cl] [通过X射线晶体学对AlCl 4 ](1),[PT 2 ] [SbF 6 ] 2(2)和[PT 3 ] [BF 4 ] 2(3)进行了充分表征。指示[PT 2 ] 2+和[PT 3 ] 2+存在于2和3中的R分别被认为是难以捉摸的自由基阳离子[PT] +的二聚体,或者被认为是该二聚体与中性PT之间的加合物。可以使用煎饼粘结(PB)模型最好地描述[PT 2 ] 2+和[PT 3 ] 2+的芳族层之间的堆叠。计算分析揭示了伦敦色散效应在堆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非共价键主导的Te-Te相互作用。将结果与相关的蒽(TA)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
    DOI:
    10.1039/c9nj02401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ion Chelation via Double Chalcogen Bonding: The Case of a Bis-telluronium D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ophilic Catalysis via Metal–Chloride Bond Activation
    作者:Benyu Zhou、François P. Gabbaï
    DOI:10.1021/jacs.1c04482
    日期:2021.6.16
    to engage their counteranions via secondary interactions. Yet, this property has rarely been exploited for anion binding. Motivated by such an application, we have now synthesized a bis-telluronium dication ([3]2+) that was obtained as a tetrafluoroborate salt by reaction of 2,7-di-tert-butyl-9,9-dimethylxanthene-4,5-diboronic acid with phenoxatellurine difluoride and BF3·OEt2. As confirmed by the formation
    人们早就知道阳离子通过二次相互作用与它们的反阴离子结合。然而,这种特性很少被用于阴离子结合。受此类应用的启发,我们现在合成了一种双二阳离子 ([ 3 ] 2+ ),它是通过 2,7-二叔丁基-9,9-二甲基氧杂蒽-4的反应获得的四硼酸盐, 5-二硼酸与二化苯氧苯胺和BF 3 ·OEt 2。[ 3 ][BF 4 ] 2 , [ 3 ] 2+结构中Te-(μ-BF 4 )-Te桥的形成证实了这一点作为对阴离子的双齿路易斯酸。[ 3 ][BF 4 ] 2也被转换成更暴露的[ 3 ][BArF 24 ] 2 ([BArF 24 ] − = [B(3,5-(CF 3 ) 2 C 6 H 3 ) 4 ] - )。后者易于电离 Ph 3 CCl,其阴离子结合常数比单功能模型化合物高出近 4 个数量级。这种新的双二阳离子的独特性质因其激活 Ph 3 的能力而进一步突出PAuCl和顺式-(Ph 3
  • Drew,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26, p. 231,3065
    作者:Drew
    DOI:——
    日期:——
  • Gioabǎ, Alexandru, Revue Roumaine de Chimie, 1997, vol. 42, # 2, p. 143 - 145
    作者:Gioabǎ, Alexandru
    DOI:——
    日期:——
  • Reichel; Kirschbaum, Chemische Berichte, 1943, vol. 76, p. 1105,1107
    作者:Reichel、Kirschbaum
    DOI:——
    日期:——
  • 396.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enoxtellurine dibisulphate reaction with platinous compounds. Micro-analysis of platinum and tellurium
    作者:H. D. K. Drew
    DOI:10.1039/jr9340001790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