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bis(1-methylimidazol-2-ylethynyl)benzene | 885502-7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bis(1-methylimidazol-2-ylethynyl)benzene
英文别名
1-methyl-2-[2-[4-[2-(1-methylimidazol-2-yl)ethynyl]phenyl]ethynyl]imidazole
1,4-bis(1-methylimidazol-2-ylethynyl)benzene化学式
CAS
885502-72-7
化学式
C18H14N4
mdl
——
分子量
286.336
InChiKey
QVQUPRYQGKTBS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35.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直接融合的四聚卟啉片及其由平面环辛四烯核产生的异常电子特性
    摘要:
    直接中观-中观连接的环状卟啉四聚体 2 氧化得到卟啉片 3。3 的对称方形结构由其简单的 1H NMR 谱表明,该谱仅显示卟啉 β-质子的两个信号。3的吸收光谱显示出特征性的Soret样宽带和弱Q带,其磁圆二色性(MCD)光谱在762 nm波段表现出负法拉第A项作为罕见情况,表明吸收是从非退化水平到退化水平。比四聚线性卟啉带稍长的 S1 态 (1.1 ps) 和更小的 TPA 横截面 (2750 GM) 也表明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卟啉片 3 与客体分子 G1 和 G2 形成稳定的 1:2 复合物,对于位于 3 的环辛四烯 (COT) 核心上方的客体质子,其 1H NMR 光谱显示出显着的低场位移,而在略微高场位置观察到与锌 (II) 卟啉局部核心结合的咪唑基质子。这些结果已被定性地解释为在 COT 核心周围存在强的副向环电流,该电流通过整个 3 π 电子网络传播,因此与局部锌(II ) 卟啉。这一解释得到了在
    DOI:
    10.1021/ja057812l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三甲基硅基)乙炔基-1-甲基咪唑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氢氧化钾copper(l) iodid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4.5h, 生成 1,4-bis(1-methylimidazol-2-ylethy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直接融合的四聚卟啉片及其由平面环辛四烯核产生的异常电子特性
    摘要:
    直接中观-中观连接的环状卟啉四聚体 2 氧化得到卟啉片 3。3 的对称方形结构由其简单的 1H NMR 谱表明,该谱仅显示卟啉 β-质子的两个信号。3的吸收光谱显示出特征性的Soret样宽带和弱Q带,其磁圆二色性(MCD)光谱在762 nm波段表现出负法拉第A项作为罕见情况,表明吸收是从非退化水平到退化水平。比四聚线性卟啉带稍长的 S1 态 (1.1 ps) 和更小的 TPA 横截面 (2750 GM) 也表明其独特的电子特性。卟啉片 3 与客体分子 G1 和 G2 形成稳定的 1:2 复合物,对于位于 3 的环辛四烯 (COT) 核心上方的客体质子,其 1H NMR 光谱显示出显着的低场位移,而在略微高场位置观察到与锌 (II) 卟啉局部核心结合的咪唑基质子。这些结果已被定性地解释为在 COT 核心周围存在强的副向环电流,该电流通过整个 3 π 电子网络传播,因此与局部锌(II ) 卟啉。这一解释得到了在
    DOI:
    10.1021/ja057812l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