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nitrophenyl)thio)methyl)benzonitrile | 42497-86-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nitrophenyl)thio)methyl)benzonitrile
英文别名
4-Cyanobenzyl-4-nitrophenylsulfid;4-[(4-Nitrophenyl)sulfanylmethyl]benzonitrile
4-(((4-nitrophenyl)thio)methyl)benzonitrile化学式
CAS
42497-86-9
化学式
C14H10N2O2S
mdl
——
分子量
270.312
InChiKey
ULSDQSAKCBZLN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94.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nitrophenyl)thio)methyl)benzonitrile氯化铵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58%的产率得到4-(((4-aminophenyl)thio)methyl)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噻唑类作为蝶啶还原酶-1抑制剂的增强作用,用于治疗锥虫病感染。
    摘要:
    2-氨基苯并[d]噻唑被确定为开发改进的蝶啶还原酶-1(PTR1)抑制剂和抗锥虫病药物的新型支架。分子对接和晶体学指导了42种新型苯并噻唑的设计和合成。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布鲁氏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的主要PTR1抑制作用以及对布鲁氏锥虫和鞭毛鞭毛体婴儿利什曼原虫的体外活性。我们确定了几种具有改善的酶促活性的2-氨基苯并[d]噻唑(TbPTR1 IC50 = 0.35μM; LmPTR1 IC50 = 1.9μM)和低的针对布鲁氏杆菌的抗寄生虫活性。十种对TbPTR1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在联合抗布鲁氏杆菌时能增强甲氨蝶呤的抗寄生虫活性,增强指数在1.2到2.7之间。对该化合物文库进行了早期ADME毒性分析,最终确定了2-氨基-N-苄基苯并[d]噻唑-6-羧酰胺(4c)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且选择性的抗胰锥oc剂(EC50 = 7.0μM )。用羟丙基-β-环糊精配制4c可产生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从而促进了体内研究的进展。
    DOI:
    10.1021/acs.jmedchem.8b02021
  • 作为产物:
    描述:
    4-硝基苯硫醇对氰基溴化苄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2%的产率得到4-(((4-nitrophenyl)thio)methyl)benz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噻唑类作为蝶啶还原酶-1抑制剂的增强作用,用于治疗锥虫病感染。
    摘要:
    2-氨基苯并[d]噻唑被确定为开发改进的蝶啶还原酶-1(PTR1)抑制剂和抗锥虫病药物的新型支架。分子对接和晶体学指导了42种新型苯并噻唑的设计和合成。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布鲁氏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的主要PTR1抑制作用以及对布鲁氏锥虫和鞭毛鞭毛体婴儿利什曼原虫的体外活性。我们确定了几种具有改善的酶促活性的2-氨基苯并[d]噻唑(TbPTR1 IC50 = 0.35μM; LmPTR1 IC50 = 1.9μM)和低的针对布鲁氏杆菌的抗寄生虫活性。十种对TbPTR1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在联合抗布鲁氏杆菌时能增强甲氨蝶呤的抗寄生虫活性,增强指数在1.2到2.7之间。对该化合物文库进行了早期ADME毒性分析,最终确定了2-氨基-N-苄基苯并[d]噻唑-6-羧酰胺(4c)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且选择性的抗胰锥oc剂(EC50 = 7.0μM )。用羟丙基-β-环糊精配制4c可产生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从而促进了体内研究的进展。
    DOI:
    10.1021/acs.jmedchem.8b0202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Yue, Guoren; She, Xuegong; Zhang, Zheng,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 Part S, 2003, # 9, p. 559 - 561
    作者:Yue, Guoren、She, Xuegong、Zhang, Zheng、Pan, Xinfu
    DOI:——
    日期:——
  • Enhancement of Benzothiazoles as Pteridine Reductase-1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Trypanosomatidic Infections
    作者:Pasquale Linciano、Cecilia Pozzi、Lucia dello Iacono、Flavio di Pisa、Giacomo Landi、Alessio Bonucci、Sheraz Gul、Maria Kuzikov、Bernhard Ellinger、Gesa Witt、Nuno Santarem、Catarina Baptista、Caio Franco、Carolina B. Moraes、Wolfgang Müller、Ulrike Wittig、Rosaria Luciani、Antony Sesenna、Antonio Quotadamo、Stefania Ferrari、Ina Pöhner、Anabela Cordeiro-da-Silva、Stefano Mangani、Luca Costantino、Maria Paola Costi
    DOI:10.1021/acs.jmedchem.8b02021
    日期:2019.4.25
    anti-trypanosomatidic agents. Molecular docking and crystallography guided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42 new benzothiazoles. The compounds were assessed for Trypanosoma brucei and Leishmania major PTR1 inhibition and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T. brucei and amastigote Leishmania infantum. We identified several 2-amino-benzo[ d]thiazoles with improved enzymatic activity ( TbPTR1 IC50 = 0.35 μM; LmPTR1
    2-氨基苯并[d]噻唑被确定为开发改进的蝶啶还原酶-1(PTR1)抑制剂和抗锥虫病药物的新型支架。分子对接和晶体学指导了42种新型苯并噻唑的设计和合成。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布鲁氏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的主要PTR1抑制作用以及对布鲁氏锥虫和鞭毛鞭毛体婴儿利什曼原虫的体外活性。我们确定了几种具有改善的酶促活性的2-氨基苯并[d]噻唑(TbPTR1 IC50 = 0.35μM; LmPTR1 IC50 = 1.9μM)和低的针对布鲁氏杆菌的抗寄生虫活性。十种对TbPTR1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在联合抗布鲁氏杆菌时能增强甲氨蝶呤的抗寄生虫活性,增强指数在1.2到2.7之间。对该化合物文库进行了早期ADME毒性分析,最终确定了2-氨基-N-苄基苯并[d]噻唑-6-羧酰胺(4c)是一种新型有效,安全且选择性的抗胰锥oc剂(EC50 = 7.0μM )。用羟丙基-β-环糊精配制4c可产生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从而促进了体内研究的进展。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