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0-[4-(2,6-diphenylpyridin-4-yl)phenyl]-1,4,7-trioxa-10-azacyclododecane | 938065-2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0-[4-(2,6-diphenylpyridin-4-yl)phenyl]-1,4,7-trioxa-10-azacyclododecane
英文别名
10-[4-(2,6-Diphenylpyridin-4-yl)phenyl]-1,4,7-trioxa-10-azacyclododecane
10-[4-(2,6-diphenylpyridin-4-yl)phenyl]-1,4,7-trioxa-10-azacyclododecane化学式
CAS
938065-20-4
化学式
C31H32N2O3
mdl
——
分子量
480.607
InChiKey
ULFCCKVXCIYNA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
  • 重原子数:
    3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
  • 拓扑面积:
    4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氰化物阴离子选择性显色传感的苯胺吡啶-金属配合物
    摘要:
    摘要 探针 1 包含一个苯胺基吡啶发色团和一个氮杂-氧杂大环亚基,在乙腈中呈现出一个以 340 nm 为中心的吸收带。Fe(III)、Cr(III) 和 Hg(II) 的添加诱导了 430 nm 处新吸收带的生长(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而在 Cu(II)、Zn(II) ) 和 Pb(II),观察到不太明显的变化。添加 Fe(III)、Cr(III) 和 Hg(II) 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归因于与探针 1 形成 1:1 化学计量配合物。 Fe(III)、Cr(III) 和 Hg( II) 1 的吡啶片段引起电荷转移特性的增强,伴随着显着的红移,这反映在从无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中。探针 1 和 Fe(III) 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与阴离子相互作用时受到调节。在所有测试的阴离子中,只有氰化物能够引起黄色 1·Fe(III) 络合物溶液的漂白。这种漂白归因于 1·Fe(III)-CN 络合物的形
    DOI:
    10.1080/00958972.2018.143471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氰化物阴离子选择性显色传感的苯胺吡啶-金属配合物
    摘要:
    摘要 探针 1 包含一个苯胺基吡啶发色团和一个氮杂-氧杂大环亚基,在乙腈中呈现出一个以 340 nm 为中心的吸收带。Fe(III)、Cr(III) 和 Hg(II) 的添加诱导了 430 nm 处新吸收带的生长(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而在 Cu(II)、Zn(II) ) 和 Pb(II),观察到不太明显的变化。添加 Fe(III)、Cr(III) 和 Hg(II) 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归因于与探针 1 形成 1:1 化学计量配合物。 Fe(III)、Cr(III) 和 Hg( II) 1 的吡啶片段引起电荷转移特性的增强,伴随着显着的红移,这反映在从无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中。探针 1 和 Fe(III) 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与阴离子相互作用时受到调节。在所有测试的阴离子中,只有氰化物能够引起黄色 1·Fe(III) 络合物溶液的漂白。这种漂白归因于 1·Fe(III)-CN 络合物的形
    DOI:
    10.1080/00958972.2018.14347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topic N-Crowned 4-(<i>p</i>-Aminophenyl)-2,6-diphenylpyridines:  Implications of Macrocycle Topology on the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Cation Complexation, and Differential Anion Responses
    作者:Beatriz García-Acosta、Ramón Martínez-Máñez、Félix Sancenón、Juan Soto、Knut Rurack、Monika Spieles、Eduardo García-Breijo、Luis Gil
    DOI:10.1021/ic062069z
    日期:2007.4.1
    cationic and anionic guests. The ditopic probes contain two coordination sites, a monodentate 2,6-diphenylpyridine and an anilino group with macrocycles of different ring size, denticity, and type of secondary heteroatom (O and/or S).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of aza-oxa-thia-crowned 5 indicated a largely planar chromophore. Optical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anilino-type
    N族的4-p-(氨基苯基)-2,6-二苯基吡啶DA(1-6)已被合成,表征和研究,作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客体信号的潜在宿主。双位探针包含两个配位位点,一个单齿的2,6-二苯基吡啶和一个苯胺基,其大环具有不同的环尺寸,齿密度和次级杂原子(O和/或S)类型。对氮杂-氧杂-硫杂亚族的5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其主要是平面发色团。光谱和电化学研究表明,苯胺基型供体(D)和2,6-二苯基吡啶受体(A)是强π共轭的,在340 nm处存在强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带。与质子和金属离子的结合研究(M = Cu2 +,Zn2 +,Hg2 +,Fe3 +,Pb2 +,Ni2 +,当在吡啶基团发生配位时,Cd2 +)显示出谱带移至可见光(440 nm),从而增强了其受体特性。相反,如果在苯胺基上发生结合,则在可见光中不形成条带。对于DA和M的不同对,发现了三种不同的响应:对D或A的选择性金属配位以及两个位点的配位。发现对5和Hg2
  • Anilinopyridine–metal complexes for the selective chromogenic sensing of cyanide anion
    作者:Beatriz Lozano-Torres、M. Dolores Marcos、Teresa Pardo、Félix Sancenón、Ramón Martínez-Máñez、Knut Rurack
    DOI:10.1080/00958972.2018.1434719
    日期:2018.3.19
    with anions. Of all the anions tested, only cyanide was able to induce the bleaching of the yellow 1·Fe(III) complex solution. This bleaching wa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1·Fe(III)-CN complex that restored, to some extent, the optical features of the free probe allowing the chromogenic sensing of cyanide. Besides, 1·Fe(III) complex was used to detect cyanide in acetonitrile-water 90:10 v/v mixtures
    摘要 探针 1 包含一个苯胺基吡啶发色团和一个氮杂-氧杂大环亚基,在乙腈中呈现出一个以 340 nm 为中心的吸收带。Fe(III)、Cr(III) 和 Hg(II) 的添加诱导了 430 nm 处新吸收带的生长(颜色从无色变为黄色),而在 Cu(II)、Zn(II) ) 和 Pb(II),观察到不太明显的变化。添加 Fe(III)、Cr(III) 和 Hg(II) 后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归因于与探针 1 形成 1:1 化学计量配合物。 Fe(III)、Cr(III) 和 Hg( II) 1 的吡啶片段引起电荷转移特性的增强,伴随着显着的红移,这反映在从无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中。探针 1 和 Fe(III) 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在与阴离子相互作用时受到调节。在所有测试的阴离子中,只有氰化物能够引起黄色 1·Fe(III) 络合物溶液的漂白。这种漂白归因于 1·Fe(III)-CN 络合物的形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