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fluoro-1-[(2'-hydroxyethoxy)methyl]-N-[(phenyl)methyl]-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amide | 1185869-4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fluoro-1-[(2'-hydroxyethoxy)methyl]-N-[(phenyl)methyl]-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N-benzyl-6-fluoro-1-(2-hydroxyethoxymethyl)-4-oxo-quinoline-3-carboxamide;N-benzyl-6-fluoro-1-(2-hydroxyethoxymethyl)-4-oxoquinoline-3-carboxamide
6-fluoro-1-[(2'-hydroxyethoxy)methyl]-N-[(phenyl)methyl]-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1185869-42-4
化学式
C20H19FN2O4
mdl
——
分子量
370.38
InChiKey
SARXBJJPURNPF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78.9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二氧戊环6-Fluoro-4-hydroxy-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benzylamide三甲基氯硅烷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 、 potassium iodide 、 碳酸氢钠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8.0h, 以83%的产率得到6-fluoro-1-[(2'-hydroxyethoxy)methyl]-N-[(phenyl)methyl]-1,4-dihydro-4-oxoquinoline-3-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氧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抗病毒活性和分子模拟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11种氧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抗HIV1谱和分子模型评价。结构-活性关系分析揭示了一些立体电子性质,例如LUMO能量,偶极矩,可旋转键的数目以及与化合物效能相关的氢键供体和受体。我们还描述了取代基R 2和R 3对其生物学活性的重要性。化合物2j 因其(i)对HIV-1的高活性,(ii)PBMC的细胞毒性低,(iii)基于计算机评估而具有的低毒性风险,(iv)良好的口服理论,被确定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化合物。根据Lipinski的“五分法则”,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v)与目前的抗病毒药物AZT和efavirenz相比,其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得分更高。
    DOI:
    10.1016/j.bmc.2009.06.03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tiviral activit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of oxoquinoline derivatives
    作者:Fernanda da C. Santos、Paula Abreu、Helena C. Castro、Izabel C.P.P. Paixão、Claudio C. Cirne-Santos、Viveca Giongo、Juliana E. Barbosa、Bruno R. Simonetti、Valéria Garrido、Dumith Chequer Bou-Habib、David de O. Silva、Pedro N. Batalha、Jairo R. Temerozo、Thiago M. Souza、Christiane M. Nogueira、Anna C. Cunha、Carlos R. Rodrigues、Vitor F. Ferreira、Maria C.B.V. de Souza
    DOI:10.1016/j.bmc.2009.06.037
    日期:2009.8
    importance of substituents R2 and R3 for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 Compound 2j was identified as a lead compound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 due to its : (i) high activity against HIV-1, (ii) low cytotoxicity in PBMC, (iii) low toxic risks based on in silico evaluation, (iv) a good theoretical oral bioavailability according to Lipinski ‘rule of five’, (v) higher druglikeness and drug-score values than current
    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11种氧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抗HIV1谱和分子模型评价。结构-活性关系分析揭示了一些立体电子性质,例如LUMO能量,偶极矩,可旋转键的数目以及与化合物效能相关的氢键供体和受体。我们还描述了取代基R 2和R 3对其生物学活性的重要性。化合物2j 因其(i)对HIV-1的高活性,(ii)PBMC的细胞毒性低,(iii)基于计算机评估而具有的低毒性风险,(iv)良好的口服理论,被确定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化合物。根据Lipinski的“五分法则”,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v)与目前的抗病毒药物AZT和efavirenz相比,其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得分更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