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钽是一种过渡金属碳化物,呈现出黑色或暗棕色的金属状粉末形态。其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质地坚硬且不溶于水,仅能微溶于硫酸和氢氟酸,并能在氢氟酸和硝酸混合溶液中完全溶解。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展现出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能:高硬度、高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抗热震性、较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以及高的抗氧化性和一定的催化作用。
碳化钽在工业及军事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硬质合金中作为添加剂使用,能够显著提高硬质合金的高温强度并抑制碳化钨颗粒的长大。此外,它还能用作切削工具中的坚硬涂层,增加基体金属的抗化学腐蚀性和耐磨性;在军事上,可以用于喷气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火箭喷嘴涂层以提升其抗烧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在电极材料中,通过电火花线切割能制成复杂形状。此外,碳化钽还作为第二相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建材、电力、水电及矿山等行业。
理化性质碳化钽是一种黑色或暗棕色的金属状粉末,属立方晶系结构,质地坚硬,熔点为3880℃,沸点为5500℃,相对密度13.9,硬度达9~10。它能溶于硝酸和氢氟酸的混合酸中,而不溶于水和单一酸。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TaC具有简单的NaCl型晶体结构,并能在碳素晶格中容纳大量空缺位而不会引起相变的发生。其硬度与断裂韧度最高值分别为(20±0.5)GPa 和 (12.7±0.7)MPa·m1/2。
尽管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能够抵抗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过氢氟酸除外。当暴露于空气中时会转化为五氧化二钽,并且能与焦硫酸钾熔融。
制备方法 工业制备工业上通过将五氧化二钽与碳进行球磨混合,在非氧化气氛(如真空或氩气)中,于1700℃高温下还原和渗碳处理,可以得到粒度大于2μm的碳化钽粉末。
液相先驱体法该方法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通过热处理制备纳米级碳化钽粉末。具体步骤为:将5mL无水乙醇与0.3g五氧化二钽混合,再加入少量碳黑,在搅拌下均匀分散。随后,将其倒入20ml去离子水中,并超声分散1小时。然后将此溶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密封后放入管式炉内,在氮气气氛保护下加热至500℃保持4小时进行一次碳化处理;再在真空中于900℃条件下继续保温3小时完成二次碳化,最终获得所需的碳化钽纳米粉末。
传统制备法以五氧化二钽和炭黑为原料制备碳化钽:将1 mol五氧化二钽与7 mol炭黑充分混合后放入还原炉中,在氢或真空中于l500℃下加热1小时,即可获得碳化钽粉末;或者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至1900℃进行还原。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先在惰性气体中完成一次碳化生成初级碳化物,再在真空条件下进行二次碳化制得最终的碳化钽产品。
用途 粉末冶金适用于粉末冶金工艺。
切削工具用作切削工具中的坚硬涂层材料以增强其抗腐蚀和耐磨性。
细腻陶瓷具备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可用于精细陶瓷制品制造。
化学气相沉积(CVD)适合用于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硬质耐磨合金添加剂能够显著提升硬质合金材料的韧性与耐磨性能。
此外,碳化钽具有独特的光学及电学特性,因此也可作为手表装饰品。而当与其他材料如碳化钨和碳化铌结合使用时,则可以制备出超级硬质合金以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
生产方法 氧化钽碳化法采用五氧化二钽与炭黑为原料来制备碳化钽粉体。具体操作是将1摩尔的五氧化二钽与7摩尔的炭黑充分混合,然后将其放入还原炉中,在氢气或真空中于1500℃下加热1小时进行还原处理以得到目标产物;或者选择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升温至1900℃进行一次碳化反应后,再置于真空条件下进一步加热到约900℃进行二次碳化获得更为纯净的碳化钽粉末。这种方法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十分有效。
氧化物碳化法以五氧化二钽和炭黑为原料制备碳化钽:将1摩尔五氧化二钽与7摩尔炭黑充分混合后放入还原炉中,在氢或真空中于1500℃下加热1小时,即可获得碳化钽粉末。或者在惰性气体中加热至1900℃进行一次碳化处理生成初级碳化物后再将此材料置于真空条件下升温至约800~900℃实施二次碳化制得纯净的碳化钽粉体。
请注意,本文中的某些工艺参数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条件和设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