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碳化钼 | 12069-89-5

中文名称
碳化钼
中文别名
炭化钼;碳化钼(II)
英文名称
molybdenum carbide
英文别名
methane;molybdenum
碳化钼化学式
CAS
12069-89-5
化学式
CMo2
mdl
——
分子量
203.891
InChiKey
JAGQSESDQXCFC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687°C
  • 密度:
    9,18 g/cm3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10 mg/m3; TWA 3 mg/m3NIOSH: IDLH 5000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是稳定的。应避免与酸接触。其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晶格参数a=0.30029nm,c=0.472895nm。它的微维氏硬度(负荷50g)为1950kg/mm²,比WC略软一些,熔点为2687℃。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3
  • 重原子数:
    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储存条件:
    常温密闭保存,阴凉通风干燥。

SDS

SDS:400811f7719d6c9999f1642fa641c6f5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Molybdenum carbid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Mo2
分子式
: 203.89 g/mol
分子量
成分 浓度
Dimolybdenum carbide
-
12069-89-5
235-115-7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氧化钼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预防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成分 化学文摘编 值 控制参数 基准
号(CAS No.)
Dimolybdenum 12069-89-5 PC- 6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carbide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制备方法
  1. 一般先制成碳化钼粉末(采用钼与碳直接化合法、金属氧化物与碳的还原一化合法、气相沉积法和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然后在真空或还原气氛下于碳管炉、钼丝炉、高频真空炉中进行烧结(多采用反应烧结、热压烧结和热等静压烧结)而制成。
  2. 将钼粉与炭黑充分混合后,经球磨机研磨,加压成型。在氢气气流中于1350~1500℃煅烧,再将煅烧物冷却、粉碎、研磨即可制得产品。或者用三氧化钼或二氧化钼代替钼粉的还原法。
  3. 使用感应加热炉进行碳化(见图):
    • 1—石棉保护板;2—感应线圈;3—硅线石;4—石墨盖;5—有孔石墨盖;6—石墨坩埚
    • 辅助金属浴法:以钴为辅助金属,选用Mo∶Co按1∶(1~1.5)的比例组成金属浴,在纯石墨坩埚中用塔曼炉在氢气流中加热至1800℃。冷却后(1h内升温到1800℃),保持2~3小时,冷至室温需要2小时。将凝固在坩埚内的产物粉碎,并用温盐酸处理以去除钴,最终得到粒度为150~350μm的粉末状Mo2C。其纯度含结合碳5.82%~5.85%,游离碳0.26%~0.32%,总碳量6.08%~6.17%。
  4. 通过金属钼的碳化制取:将三氧化钼MoO3加氢还原而得到钼粉。再把钼粉和炭黑混合物(比例为Mo93.4% C6.6%,质量分数),用球磨机干混约10小时,在1t/cm2压力下加压成型。将该加压成型的料块放进石墨盘或坩埚里,使用氢气流加热至1400~1500℃,保持约1小时。使钼碳化生成Mo2C。
  5. 采用合成方法:首先将钼粉按比例Mo93.4%与含V6.6%的炭黑混合后,经球磨机研磨1小时,加压成型放入感应炉内,在氢气流中于1350~1500℃煅烧1小时,冷却、粉碎并研磨制得产品。也可用三氧化钼或二氧化钼代替钼粉进行还原,获得碳化钼。
制备方法
  1. 通常先将碳化钼粉末通过多种方法制成(如钼与碳直接化合法、金属氧化物与碳的还原一化合法、气相沉积法和自蔓延高温合成法),随后在真空或还原气氛下,于碳管炉、钼丝炉或高频真空炉中进行烧结(通常采用反应烧结、热压烧结或热等静压烧结)。
  2. 将钼粉与炭黑充分混合后通过球磨机研磨,并加压成型。将该材料在氢气流中于1350~1500℃下煅烧,之后冷却、粉碎并再次研磨以获得成品。或者采用三氧化钼或二氧化钼代替钼粉进行还原法。
  3. 利用感应加热炉进行碳化(见图示):
    • 1—石棉保护板;2—感应线圈;3—硅线石;4—石墨盖;5—有孔石墨盖;6—石墨坩埚
    • 辅助金属浴法:使用钴作为辅助金属,按比例Mo∶Co组成1∶(1~1.5)的混合物,在纯石墨坩埚中用塔曼炉在氢气流中加热至1800℃。冷却后以约1小时升温到1800℃,保持2-3小时,并在冷却过程中再次需要约2小时来降至室温。将凝固产物粉碎并使用温盐酸处理以去除钴,最终得到粒度为150~350μm的粉末状Mo2C。此产品含结合碳5.82%~5.85%,游离碳0.26%~0.32%,总碳量6.08%~6.17%。
  4. 通过金属钼的碳化制取:将三氧化钼MoO3加氢还原以获得钼粉。接下来,将该粉末与炭黑按比例93.4%(质量分数)混合,并使用球磨机制作大约10小时。然后,在约1t/cm2的压力下将其成型并放入石墨盘或坩埚中。将材料置于氢气流中加热至1400~1500℃,保持约1小时,以使钼碳化形成Mo2C。
  5. 采用合成方法:首先将钼粉与含6.6%(质量分数)杂质的炭黑混合后,在球磨机作用下研磨1小时。再将其加压成型,并放置于感应炉内。在氢气流中进行1350~1500℃下的煅烧,然后冷却、粉碎并再次研磨以得到成品。另外,也可以用三氧化钼或二氧化钼代替钼粉作为还原剂来获得碳化钼产品。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碳化钼氢气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Compared activities of platinum and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Mo2C and WC catalysts for reforming reactionsI. Catalyst activation and stabilization: Reaction of n-hexane
    摘要:
    DOI:
    10.1016/0021-9517(92)90329-g
  • 作为产物:
    描述:
    五氯化钼 在 sodium 、 carbon nanotube 作用下, 以 melt 为溶剂, 生成 碳化钼
    参考文献:
    名称:
    A facile prepa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Mo2C from graphite or carbon nanotubes
    摘要:
    Nanocrystalline Mo2C powders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at 500 degrees C by reacting molybdenum chloride (MoCl5) with C (graphite or carbon nanotube) in metallic sodium medium.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XPS) and surface area analyzer (BET method)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amples.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carbon source used for the carbide synthesis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amples. When micro-sized graphite was used as C source the obtained nanocrystalline Mo2C powder consists of particles of 30-100nm, with a surface area of 2.311 m(2)/g. When carbon nanotubes were used as C source, the as-synthesized Mo2C sample is composed of particles of 20 similar to 50 nm, with a surface area of 23.458 m(2)/g, which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arbide prepared from the graphite. (c) 2005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jssc.2005.09.037
  • 作为试剂:
    描述:
    反式肉桂醛丙二腈碳化钼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1%的产率得到(E)-2-(3-phenylallylidene)malon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碳化钼是一种高效且持久的Knoevenagel水溶液缩合催化剂†
    摘要:
    遵循绿色化学原理,各种经济高效的钼化合物,可商购的非均相和良性催化剂被用于Knoevenagel缩合反应。在化合物(Mo 2 C,MoS 2,MoB,MoSi 2),碳化钼在室温下在水性介质中对Knoevenagel缩合反应表现出有效的性能,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以高收率提供相应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可商购的非均相催化剂,苯甲醛二甲基乙缩醛和丙二腈在室温下的脱缩醛-Knoevenagel缩合可以成功地以优异的产率进行。通过操作简单的程序,碳化钼可以回收五次而不会失去活性。
    DOI:
    10.1039/c9nj04647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surface carbonization strategy towards MoS<sub>2</sub> microsphere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activity
    作者:Chengwei Fei、Lixia Cui、Haiwei Du、Lina Gu、Gengsheng Xu、Yupeng Yuan
    DOI:10.1039/c9nj01989h
    日期:——

    Decorating N-doped carbon nanoparticles on MoS2via a surface carbonization strategy to boost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generation.

    将氮掺杂的碳纳米颗粒装饰在MoS2表面,通过表面碳化策略来促进电催化产氢。
  • Enhanci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s by Molybdenum Carbide: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ward the Chem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作者:Sina He、Zheng-Jiang Shao、Yijin Shu、Zhangping Shi、Xiao-Ming Cao、Qingsheng Gao、Peijun Hu、Yi Tang
    DOI:10.1002/chem.201600323
    日期:2016.4.11
    surface, accomplishing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on negatively charged Irδ− species. The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he Irδ− species derive from the higher work function of Ir (vs. Mo2C) and the consequently electron transfer. In crotonaldehyde hydrogenation, Ir/Mo2C delivered a crotyl alcohol selectivity as high as 80 %, outperforming
    需要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来优化金属上的催化转化。在本文中,通过使用Mo 2 C纳米线载体增强的相互作用来修饰Ir表面的电荷密度,从而实现在带负电的Irδ-物种上进行α,β-不饱和醛的选择性氢化。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Irδ-物种源自Ir(相对于Mo 2 C)的较高功函,因而源自电子转移。在巴豆醛加氢中,Ir / Mo 2C提供了高达80%的巴豆醇选择性,优于硅胶上对应的巴豆醇(<30%)。此外,还证实了Pt和Au具有这种电子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与之相比,Ir / Mo 2 C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活性,因此得到了强调。此外,对各种底物的功效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Ir / Mo 2 C系统在化学选择性氢化方面具有竞争力。
  • Selective gas phase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enes over Mo<sub>2</sub>C-supported Au–Pd
    作者:Xiaodong Wang、Noémie Perret、Laurent Delannoy、Catherine Louis、Mark A. Keane
    DOI:10.1039/c6cy00514d
    日期:——

    The first reported synthesis of Au–Pd/Mo2C from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selective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functionalised nitroarenes.

    首次报道了从胶体纳米颗粒合成Au-Pd/Mo2C,并实现了对官能化硝基芳烃的增强选择性催化加氢。
  •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ed molybdenum carbides for CO hydrogenation
    作者:Changcheng Liu、Minggui Lin、Kegong Fang、Yan Meng、Yuhan Sun
    DOI:10.1039/c4ra01586j
    日期:——
    Novel Mo2C/C nano/micr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via a facile approach involving the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a solution of glucose as a carbon precursor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um heptamolybdate tetrahydrate. The samples were subsequent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N2-physisorp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igh-resolution
    通过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了新颖的Mo 2 C / C纳米/微复合材料,该方法涉及在四水合七钼酸铵存在下对作为碳前体的葡萄糖溶液进行水热碳化。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N 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碳化剂的作用(Ar,CH 4 / H 2 = 0.2和H 2)进行了调查。特别地,广泛研究了碳化过程中催化剂的碳化行为和Mo物种的演化以及对高级醇合成的CO加氢的影响。在碳化步骤中,催化剂结构经历了广泛的重组过程,这又引发了高级醇合成中的不同性能。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纳米结构的碳化钼在用于高级醇合成的CO加氢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 Pyridine Hydrodenitrogenation over Molybdenum Carbide Catalysts
    作者:J.G. Choi、J.R. Brenner、L.T. Thompson
    DOI:10.1006/jcat.1995.1143
    日期:1995.6
    hydrotreatment catalysts. Pyridine hydroenitrogenation over the Mo carbides appeared to be structure-sensitive as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varied with changes in the surface area. Selectivities over the carbid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ver the Mo nitride and sulfide catalysts. While the Mo carbides produced substantial amounts of cyclopentane, the Mo nitrides and the sulfided catalysts produced
    通过对MoO 3进行程序升温渗碳,用纯CH 4或CH 4和H 2等摩尔混合物制备一系列碳化钼。所得材料在主体中仅包含Mo 2 C,但是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取决于加热速率和所使用的H 2 / CH 4比。通常,表面积随着加热速率和/或H 2 / CH 4的增加而增加。比率。Mo碳化物是介孔的,具有少量的微孔,平均孔径范围为27至52。氧的吸收量相当于碳化物表面上可达到的Mo的〜13%。Mo碳化物对吡啶加氢脱氮非常活跃,其催化性能与Mo氮化物相似,并且优于商品硫化的Co-Mo和Ni-Mo /γAl 2 O 3。加氢处理催化剂。Mo碳化物上的吡啶加氢氮化似乎是结构敏感的,因为活性和选择性随表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碳化物的选择性与钼氮化物和硫化物催化剂的选择性显着不同。尽管Mo碳化物可产生大量的环戊烷,但Mo氮化物和硫化的催化剂主要可产生戊烷,而痕量的环戊烷则很少。这些差异已根据Mo碳化物和氮化物上吡啶的不同键合几何形状进行了解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