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oxo-N-(p-tolyl)propanamide | 52181-1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oxo-N-(p-tolyl)propanamide
英文别名
N-(4-methylphenyl)-2-oxopropanamide
2-oxo-N-(p-tolyl)propanamide化学式
CAS
52181-17-6
化学式
C10H11NO2
mdl
——
分子量
177.203
InChiKey
UHMKGVMAWBRYO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9 °C
  • 密度:
    1.16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oxo-N-(p-tolyl)propanamide 在 sodium form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5%的产率得到对乳糖酰基苯甲胺
    参考文献:
    名称:
    甲酸钠催化的α-酮酰胺的无催化剂和无添加剂化学选择性转移加氢反应
    摘要:
    通过使用甲酸钠作为氢源,可以轻松实现无催化剂和无添加剂的α-酮酰胺的化学选择性转移氢化为α-羟基酰胺。对照实验表明,α-酮酰胺的NH基对于通过形成氢键进行化学选择性还原至关重要。
    DOI:
    10.1002/ejoc.201901073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2%的产率得到2-oxo-N-(p-tolyl)prop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高功能化2,3-二氢吡咯的无催化剂三组分合成
    摘要:
    通过胺,芳族醛和α-酮酰胺的三组分反应,一步就实现了全取代2,3-二氢吡咯的有效合成。这种无原子经济且无催化剂的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并在单个步骤中生成未开发的杂环。在酶促测定中检查了这些化合物,从而鉴定出了有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从而证明了这种新方法在药物化学中的实用性。
    DOI:
    10.1039/c8gc00987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synthesis of tetrahydro-1H-pyrrolo[1,2-a]imidazol-2-ones via decarboxylative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α-amino acids and α-ketoamides
    作者:Jia-shou Wu、Hua-jiang Jiang、Jian-guo Yang、Zheng-neng Jin、Ding-ben Chen
    DOI:10.1016/j.tetlet.2016.12.079
    日期:2017.2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etrahydro-1H-pyrrolo[1,2-a]imidazol-2-ones based on the decarboxylative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α-ketoamides and proline. In most cases, tetrahydro-1H-pyrrolo[1,2-a]imidazol-2-ones were obtained with perfect diastereoselectivity to give trans-isomer in excellent yield.
    基于α-酮酰胺与脯氨酸的脱羧环化反应,开发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四氢-1 H-吡咯并[1,2 - a ]咪唑-2-酮的合成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完美的非对映选择性获得四氢-1 H-吡咯并[1,2- a ]咪唑-2-酮,从而以优异的收率得到反式异构体。
  • Synthesis of Polycyclic Imidazolidinones via Amine Redox-Annulation
    作者:Zhengbo Zhu、Xin Lv、Jason E. Anesini、Daniel Seidel
    DOI:10.1021/acs.orglett.7b03309
    日期:2017.12.1
    α-Ketoamides undergo redox-annulations with cyclic secondary amines, such as 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pyrrolidine, piperidine, and morpholine. Catalytic amounts of benzoic acid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 these transformation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polycyclic imidazolidinone derivatives in typically good yields.
    α-酮酰胺与环状仲胺(例如 1,2,3,4-四氢异喹啉、吡咯烷、哌啶和吗啉)发生氧化还原环化。催化量的苯甲酸显着加速这些转化。该方法通常以良好的产率提供多环咪唑啉酮衍生物。
  • Selective Carbonyl−C(sp<sup>3</sup>) Bond Cleavage To Construct Ynamides, Ynoates, and Ynones by Photoredox Catalysis
    作者:Kunfang Jia、Yue Pan、Yiyun Chen
    DOI:10.1002/anie.201611897
    日期:2017.2.20
    Carbon–carbon bond cleavage/functionalization is synthetically valuable, and selective carbonyl−C(sp3) bond cleavage/alkynylation presents a new perspective in constructing ynamides, ynoates, and ynones. Reported here is the first alkoxyl‐radical‐enabled carbonyl−C(sp3) bond cleavage/alkynylation reaction by photoredox catalysis. The use of novel cyclic iodine(III) reagents are essential for β‐carbonyl
    碳-碳键的裂解/官能化具有合成价值,选择性的羰基-C(sp 3)键的裂解/炔基化在构建酰胺,炔酸和炔酮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这里报道的是第一个通过光氧化还原催化的烷氧基-自由基使羰基-C(sp 3)键裂解/炔基化反应。使用新型环状碘(III)试剂对于从β-羰基醇(包括具有高氧化还原电势( 相对于MeCN中的SCE而言> 2.2 V))生成β-羰基烷氧基自由基是必不可少的。β-酰胺,β-酯和β-酮醇首次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产生了酰胺,amide酸酯和炔酮,具有出色的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
  • Bischoff; Walden,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894, vol. 279, p. 123
    作者:Bischoff、Walden
    DOI:——
    日期:——
  • Wohl, Chemische Berichte, 1907, vol. 40, p. 2292
    作者:Woh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