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utyl phenoxyacetate | 32001-5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utyl phenoxyacetate
英文别名
butyl 2-phenoxyacetate
n-butyl phenoxyacetate化学式
CAS
32001-59-5
化学式
C12H16O3
mdl
MFCD16040535
分子量
208.257
InChiKey
LBLGFRRXHLCJE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83.7±13.0 °C(Predicted)
  • 密度:
    1.04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16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苯氧羧酸酯类除草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氧羧酸酯类除草剂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酚在碱性物质存在下与氯代羧酸酯缩合反应,得到苯氧羧酸酯;所述氯代羧酸酯通式为ClR1COOR,R1为C1~3的亚烷基或次烷基,R为C1~10的烷基或C3~10的环烷基;S2、将所述苯氧羧酸酯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氯化剂进行选择性氯化,得到氯代苯氧羧酸酯;所述第一催化剂选自路易斯酸,所述第二催化剂为C5~22的硫醚类、噻唑类、异噻唑类或噻吩类化合物;S3、将所述氯代苯氧羧酸酯与醇进行反应,得到式I所示苯氧羧酸酯类除草剂;R3为H、Cl或CH3,R’为C4~20的烷基或环烷基。本发明能改善产品品质和生产环境,三废低。
    公开号:
    CN108947814A
  • 作为产物:
    描述:
    正溴丁烷sodium phenoxyacetate 在 IRA-400 (Cl-) 作用下, 生成 n-butyl phenoxy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Bandgar, B. P.; Jagdale, M. H.; Mane, R. B.,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6, vol. 25, p. 421 - 422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ghly effective C–C bond cleavage of lignin model compounds
    作者:Yinling Wang、Qianyi Wang、Jianghua He、Yuetao Zhang
    DOI:10.1039/c7gc00844a
    日期:——
    active ester bond through the classic organic name reaction, Baeyer–Villiger (BV) oxidation, and thus acetal esters and aryl esters were produced in high yields (up to 99%) at room temperature. Next, K2CO3 catalyzed the alcoholysis of the resulting ester products at 45 °C, affording various useful chemical platforms in excellent yields (up to 99%), such as phenols and multifunctional esters. This method
    开发了一种用于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C–C键裂解的高效方法。惰性Ç α -C β或C α -C苯基的氧化木质素模型化合物通过键的经典有机名称反应成功地转化为活性酯键,拜尔-维利格(BV)的氧化,因此缩醛酯和芳基酯是在室温下以高收率(高达99%)生产。接下来,K 2 CO 3催化所得酯产物在45°C下的醇解反应,从而以优异的收率(高达99%)提供了各种有用的化学平台,例如苯酚和多功能酯。该方法使用可商购的试剂,不含过渡金属且简单,但高效,并且涉及温和的反应条件。
  • Electrochemical generation and reactions of acyloxytriphenylphosphonium ions
    作者:Hidenobu Ohmori、Hatsuo Maeda、Masayuki Kikuoka、Toshihide Maki、Masaichiro Masui
    DOI:10.1016/s0040-4020(01)87066-6
    日期:1991.1
    undivided cell, of Ph3P in the presence of a carboxylic acid in CH2Cl2 containing 2,6-lutidinium perchlorate as the supporting electrolyte was shown to generate the corresponding acyloxyphosphonium ion, Ph3P+-OCOR, which was converted in situ to esters, amides, and β-lactams under mild conditions.
    结果表明,在羧酸存在下的CH 2 Cl 2中,含高氯酸2,6-lut啶鎓作为辅助电解质的PH 3 P在不分隔的电池中恒流电解会生成相应的酰氧基phosph离子Ph 3 P + -OCOR,在温和条件下原位转化为酯,酰胺和β-内酰胺。
  • 一种苯氧羧酸类胆碱盐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山东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94780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苯氧羧酸类胆碱盐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苯酚或邻甲酚在碱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与氯代羧酸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苯氧羧酸酯;S2、将所述苯氧羧酸酯在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氯化剂进行选择性氯化,得到氯代苯氧羧酸酯;S3、将三甲胺与环氧乙烷反应后,加入所述氯代苯氧羧酸酯进行碱解反应,得到苯氧羧酸类胆碱盐。与现有合成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避免了具有难闻气味的氯代酚的生产和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剧毒的二噁英的产生,极大的改善了产品品质和生产现场的操作环境;本发明以酚为原料,经缩合、选择性氯化和碱解,得到了高品质的苯氧羧酸类胆碱盐,有效地避免了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了产品的收率。
  • 一种2,4-二氯苯氧乙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山东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94783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4‑二氯苯氧乙酸及其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苯酚和氯乙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苯氧乙酸酯;S2)苯氧乙酸酯在催化剂A和催化剂B的作用下,和氯化剂进行选择性氯化反应,得到2,4‑二氯苯氧乙酸酯;所述催化剂A为路易斯酸;所述催化剂B为C5~22的硫醚、噻唑、异噻唑、噻吩或它们的卤代衍生物;S3)2,4‑二氯苯氧乙酸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得到2,4‑二氯苯氧乙酸。或得到2,4‑二氯苯氧乙酸酯后,与碱性化合物进行碱解反应,得到2,4‑二氯苯氧乙酸盐。本发明避免了具有难闻气味的2,4‑二氯苯酚的生成和使用,杜绝了二噁英的产生,提高了产品的收率,三废产出大幅降低。
  • 一种氯代苯氧羧酸酯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山东润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9478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代苯氧羧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苯氧羧酸酯在催化剂A和催化剂B的作用下,和氯化剂进行2位和/或4位的选择性氯化反应,得到氯代苯氧羧酸酯;所述催化剂A为路易斯酸;所述催化剂B具有以下结构式:R1'‑S‑R2'。本发明通过对工艺路线的重新设计,对催化剂和氯化剂的精细筛选,有效地提高了氯化选择性同时避免了有效成分的损失,所得氯代苯氧羧酸酯的含量可达98.5%以上,收率可达99%以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