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试验
在试管中加入5%试样液1mL、间苯二酚2~3mg和硫酸1mL,在120~130℃下加热5分钟。冷却后,加水至总体积为5mL。在冷却状态下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呈现碱性,再加入适量的水使总体积达10mL。此溶液在紫外光下应显示浅蓝色荧光。
将5%试样液置于瓷皿中,加入对氨基苯磺酸10mg。用水浴加热数分钟后,滴加20%亚硝酸钠溶液5mL,并轻微加热。用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后,应呈现红色。
含量分析
精确称取预经110℃干燥3小时的试样约1.5g,放入直径为20~30mm的铂皿或瓷皿中。小火加热并逐渐升高温度,继续加热2小时直至充分炭化。在此过程中,坩埚应呈暗红色。如使用煤气喷灯,则火焰不得接触炭化物质。
待炭化物冷却后,用玻璃棒将其击碎,并将内容物与坩埚一起移入烧杯中。加入50mL水和50mL 0.5mol/L硫酸,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后过滤。如溶液呈色,则需重新称取试样并重复炭化步骤。
使用热水洗涤烧杯、坩埚及滤纸上的残渣,直至洗液对蓝色石蕊试纸呈现中性反应。将洗液合并至滤液中。用0.5mol/L氢氧化钠滴定过量的硫酸,并以3滴甲基红试液作为指示剂。每毫升0.5mol/L硫酸相当于苹果酸一钠78.04mg。
使用限量
ADI无特殊规定(FAO/WHO,2001)。 LD₅₀为1g/kg(狗,经口)。
非甾体抗炎药的亚硝基衍生物似乎能够通过局部产生一氧化氮来保护胃黏膜免受非甾体抗炎药的毒性影响。通过伊布普洛芬与3-溴丙烷-1,2-二醇的缩合反应,随后经过银(I)催化亚硝基化反应,制备了伊布普洛芬和甘油-1-单硝酸酯的二酯化合物。使用乙腈-水(80%:20%)移动相,含有三氟乙酸(0.005%)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二酯化合物的伊布普洛芬释放进行了模拟胃液模型研究,并进行了直接分析。在这个模型中,正丙基伊布普洛芬在不同pH值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pH值为5时水解微乎其微,而在pH值为3时,2小时内水解率达到52%。伊布普洛芬-甘油单硝酸酯二酯化合物在最强的模型水解条件下,研究期间水解率达到50%。这项研究表明,伊布普洛芬和甘油单硝酸酯的前药可以被制备出来,并且在模拟胃液中可能遇到的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