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次氮基三乙酸 | 139-13-9

中文名称
次氮基三乙酸
中文别名
氮川三乙酸;N,N-二(羧甲基)甘氨酸;氮三乙酸;氮基三乙酸;氨三乙酸;氨基三乙酸;氨基三乙酸(NTA);三乙酸基氨;NTA;次氨基三乙酸;氮川三乙酸氨羧络合剂I;络合剂I;特里隆A;托立龙A
英文名称
nitrilotriacetic acid
英文别名
NTA;2,2′,2′’-nitrilotriacetic acid;2-[Bis(carboxymethyl)azaniumyl]acetate;2-[bis(carboxymethyl)azaniumyl]acetate
次氮基三乙酸化学式
CAS
139-13-9
化学式
C6H9NO6
mdl
MFCD00004287
分子量
191.141
InChiKey
MGFYIUFZLHCRT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5 °C (dec.)(lit.)
  • 沸点:
    326.86°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5784 (rough estimate)
  • 闪点:
    100 °C
  • 溶解度:
    在0.1MNaOH中溶解度为0.1 Mat 20 °C,清澈,无色
  • 最大波长(λmax):
    λ: 260 nm Amax: 1.5λ: 280 nm Amax: 0.05
  • LogP:
    -3.81 at 25℃
  • 物理描述:
    Nitrilotriacetic acid is an odorless white solid. Sinks in and mixes with water. (USCG, 1999)
  • 颜色/状态:
    Prismatic crystals from hot water
  • 蒸汽压力:
    7X10-9 mm Hg at 25 °C (est)
  • 分解:
    242 °C
  • 解离常数:
    pK1 = 3.03, pK2 = 3.07, pK3 = 10.70 at 20 °C
  • 稳定性/保质期:
    1.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氧化剂时有燃烧的危险。 2. 能与各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15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7

ADMET

代谢
假单胞菌属菌株的洗涤细胞悬浮液,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中分离出来,在将NTA氮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之前,先将所有NTA氮转化为氨。还形成了少量的亚硝酸盐。研究倾向于支持这样的观点:NTA的降解是通过氨基二乙酸和甘氨酸进行的...
WASHED CELL SUSPENSION OF PSEUDOMONAS SP, ISOLATED FROM SEWAGE EFFLUENT, DEGRADED ALL NTA-NITROGEN TO AMMONIUM PRIOR TO TOTAL CONVERSION OF NTA TO CO2 AND WATER. SMALL AMOUNT OF NITRITE WERE ALSO FORMED. STUDY TENDED TO SUPPORT CONTENTION THAT NTA DEGRADATION PROCEEDED THROUGH AMINODIACETIC ACID AND GLYCINE ... .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在哺乳动物系统中,NTA不被代谢,并且通过肾脏的过滤作用快速排出体外。
In mammalian systems, NTA is not metabolized and is excreted rapidly by filtration in the kidney.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评估:对于亚硝基三乙酸的致癌性,人类中的证据不足。对于亚硝基三乙酸及其钠盐的致癌性,实验动物中有足够证据。总体评估:亚硝基三乙酸及其盐类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性(2B组)。
Evaluation: There is inadequate evidence in human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nitrilotriacetic acid and its salts.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for the carcinogenicity of nitrilotriacetic acid and its sodium salts. Overall evaluation: Nitrilotriacetic acid and its salts are possibly carcinogenic in humans (Group 2B).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性证据
Nitrilotriacetic Acid: 有合理预期为人类致癌物。
Nitrilotriacetic Acid: reasonably anticipated to be a human carcinogen.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亚硝基三乙酸及其盐
IARC Carcinogenic Agent:Nitrilotriacetic acid and its salts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2B组:可能对人类致癌
IARC Carcinogenic Classes:Group 2B: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论集:第48卷:(1990年)一些阻燃剂和纺织化学品以及在纺织制造工业中的暴露
IARC Monographs:Volume 48: (1990) Some Flame Retardants and Textile Chemicals, and Exposures in the Text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大鼠口服180毫克/千克或静脉注射45毫克/千克后,发现NTA在肺、肠道和肌肉中的相对浓度较高。分布模式取决于给药途径。大约99%的单次口服剂量在24小时内消除;其中96%通过尿液排出。
AFTER ORAL ADMIN OF 180 MG/KG OR 45 MG/KG IV TO RATS, RELATIVELY HIGH CONCN OF NTA WERE FOUND IN LUNGS, INTESTINE, & MUSCLE.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DEPENDED ON ROUTE OF ADMIN. APPROX 99% OF SINGLE ORAL DOSE ELIM IN 24 HR; 96% OF THIS WAS ELIM IN URIN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NTA-(14)C 口服给大鼠。95% 通过尿液排出。小于1% ... 作为二氧化碳。从胃肠道吸收 NTA 的程度不同:狗大于大鼠大于兔子和猴子 ... 沉积在骨骼中。浓度 ... 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积累最活跃的区域 ... 在非常活跃的骨骼形成部位。尽管随着摄入停止,/NTA/ 的浓度迅速降低,但每次剂量后都有少量 NTA 残留在骨骼中 ... 。
NTA-(14)C ADMIN ORALLY TO RATS. 95% WAS EXCRETED IN URINE. LESS THAN 1% ... AS CO2. ABSORPTION OF NTA FROM GI TRACT VARIED: DOG GREATER THAN RAT GREATER THAN RABBIT & MONKEY ... DEPOSITED IN SKELETON. CONCN ... INCR WITH NUMBER OF ADMIN DOSES. MOST ACTIVE AREAS FOR ACCUMULATION ... @ SITES OF VERY ACTIVE BONE FORMATION. ALTHOUGH CONCN /NTA/ DECR RAPIDLY WITH CESSATION OF INTAKE, A SMALL AMT WAS RETAINED IN BONE AFTER EACH DOSE ... .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狗管理 10, 20, & 50毫克/千克氮川三醋酸 排泄物鉴定为硫酸软骨素A和/或硫酸软骨素C。
DOGS ADMIN 10, 20, & 50 MG NITRILOTRIACETIC ACID/KG EXCRETED MATERIAL IDENTIFIED AS CHONDROITIN A SULFATE &/OR CHONDROITIN C SULFAT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肾脏在大鼠稳定状态血浆NTA水平中达到的NTA浓度高于血浆。肾脏中相对较高的NTA浓度可以归因于尿液中NTA的高浓度。NTA在哺乳动物中不被代谢,并且通过肾脏的快速过滤排出体外...。
The kidney attains concentrations of NTA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plasma in rats with steady state plasma NTA levels. The relatively high kidney concentrations of NTA can be attributed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TA in small volumes of urine. NTA is not metabolized in mammals and is excreted rapidly by filtration in the kidney ... .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一个含有10毫克[1 14C]NTA的胶囊被放入果胶中,然后口服给每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在进入研究前两周内没有服用任何药物。12%的放射性物质在尿液中和77%在未改变的NTA中在给药后120小时内排泄。血药浓度在12小时后达到峰值(6.5纳克/克血清)。
A capsule containing 10 mg [1 14C]NTA in gelatin was given orally in fruit juice to each of eight male volunteers who had received no drugs for two weeks before entering the study. Twelve % of the admin radioactivity was excreted in the urine & 77% in the feces as unchanged NTA within 120 h of admin. A peak in the blood concn (6.5 ng/g serum) occurred 12 h after dosing ... .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37,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2,R40,R36/37/38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22499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811
  • 危险类别:
    8
  • RTECS号:
    AJ017500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标志:
    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19,H35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1,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应密封保存。

SDS

SDS:6d309c124075e64d1e315078840ddd55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三乙酸;特立隆A
化学品英文名称: Nitrilotriacetic acid;Triglyci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39-13-9
分子式: C 6 H 9 NO 6
分子量: 191.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氨三乙酸;特立隆A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吸入、摄入后对身体有害,能引起刺激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立即就医。
食入: 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粉末。
pH:
熔点(℃): 246(分解)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6 H 9 NO 6
分子量: 191.14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热水,溶于碱液。
主要用途: 用于络合金属离子和分离金属。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大鼠经口:1.47g/kg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溶于氨水和碱溶液,微溶于热水,不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

用途
在染料工业中是良好的固色剂;在苯乙烯生产中起稳定剂作用;在聚氨酯泡沫生产中作为催化剂及络合剂等。此外,还用作络合试剂,用于无氰电镀;在电镀工业中作络合剂,代替氰化钠进行无氰电镀;也用作金属离子螯合剂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等领域。

主要用途如下:

  1. 络合剂:可与多种金属形成金属络合物,进行分析和测定,并分离稀有金属。也可用于从稀有金属中提取个别金属。
  2. 催化剂: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中作为发泡催化剂,能立刻发泡并迅速固化。
  3. 稳定剂:在聚苯乙烯生产中作为稳定剂使用。
  4. 去垢剂:在核反应堆的水蒸汽发生器系统中用作水溶液注入蒸汽-水循环来去除壁间的垢和腐蚀物质,在加入过程中不影响效率。
  5. 电镀剂:在无毒电镀中可加快沉积速度。
  6. 彩色照相显影剂:作为重要成分之一,用于防止显影时沉淀的产生。氮川三乙酸还被视作三聚磷酸盐的替代品,在解决合成洗涤剂使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上受到重视。

生产方法
由氯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再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基三乙酸钠,经酸化即得成品。此工艺较为落后且成本较高,国外已淘汰;美国和日本采用斯脱里格法,使用纯的液体HCN和甲醛在酸性条件下与氨或胺盐反应生成氮川三乙腈,再水解得到NTA,但该方法投资和操作费用高,安全性差。另一种羧甲基化法是国外70年代开发成功的工艺,采用NaCN作为原料便于贮运,在碱性条件下反应不产生易挥发的HCN,生产安全性好,成本比氯乙酸法低45-50%。

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将885 kg一氯乙酸投入耐酸釜中,搅拌下加热至64 ℃,全熔后滴加1220 kg 30%的液碱进行中和反应。在80~90 ℃反应5~6小时。得到一氯乙酸钠水溶液。将中和液送入薄膜蒸发器,在真空条件下浓缩至接近饱和时打入缩合釜,加热到60 ℃,用碳酸钠饱和溶液调pH值至7~8。继续升温至80 ℃,在搅拌下加入400 kg氯化铵饱和溶液,加毕后搅拌5分钟,混合均匀。再用液碱调pH值至9~10,停止反应,静置4小时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打入酸化釜中,加盐酸酸化,当pH值达到0.5~1.2时停止加酸,冷却静置结晶。将上层液体吸出,用水洗涤晶体数次,干燥得成品。

类别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LD50: 1100 毫克/公斤;口服-小鼠LD50: 316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高温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次氮基三乙酸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Mn: MVol.D5, 22.3.2, page 20 - 21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生成 次氮基三乙酸
    参考文献:
    名称:
    CH244350
    摘要:
    公开号:
  • 作为试剂:
    描述:
    硫酸锰水合物potassium metaperiodate次氮基三乙酸 作用下, 反应 0.08h, 生成 gallocyanine
    参考文献:
    名称:
    Catalytic Spectrophot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anganese at Trace Levels by a Novel Indicator Reaction
    摘要:
    一种新的动态光谱光度法已被开发用于天然水样中锰(II)的测量。该方法基于锰(II)的催化效应,与高碘酸钾($KIO_4$)对胭脂红(Gallocyanin)的氧化作用,在620 nm处使用氮川三乙酸(NTA)作为活化剂。获得的优化条件为胭脂红(Gallocyanin)浓度$4.00{\times}1^{-5}\;M$,高碘酸钾($KIO_4$)浓度$1.00{\times}10^{-4}\;M$,氮川三乙酸(NTA)浓度$1.00{\times}10^{-4}\;M$,pH = 3.50的0.1 M HAc/NaAc缓冲液,反应时间为5分钟,温度为$30^{\circ}C$。在优化条件下,所提出的方法允许在$0.1\;-\;4.0\;ng\;mL^{-1}$的范围内测量锰(II),检测限低至$0.025\;ng\;mL^{-1}$。测量标准锰(II)溶液的回收率在98.5 - 10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76 - 1.25%范围内。新开发的动态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和JAC-0031认证标准参考河水样中锰(II)的测量,结果令人满意。此外,少数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干扰锰(II)的测量。与其他催化-动态方法和仪器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动态方法显示出相当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低成本,廉价,低检测限和快速性。它可以很容易且成功地应用于含盐量相对较低的真实水样和复杂矩阵,如瓶装饮用水,冷热水泉,湖泊水,河水样品。
    DOI:
    10.5012/jkcs.2010.54.5.5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QUINAZOLINE COMPOUNDS<br/>[FR] COMPOSES DE QUINAZOLINE
    申请人:ASTRAZENECA AB
    公开号:WO2004058752A1
    公开(公告)日:2004-07-15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of formula (I) wherein A is 5-membered heteroaryl containing a sulphur atom and optionally containing one or more nitrogen atom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therapy.
    式(I)中的喹唑啉衍生物,其中A是含有硫原子并且可选地含有一个或多个氮原子的5-成员杂芳基;含有它们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治疗中的用途。
  • [EN] PHOSPHONOOXY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PHARMACEUTICAL USE<br/>[FR] DERIVES DE PHOSPHONOOXY QUINAZOLINE ET LEUR UTILISATION PHARMACEUTIQUE
    申请人:ASTRAZENECA AB
    公开号:WO2004058781A1
    公开(公告)日:2004-07-15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of formula (I) wherein A is 5-membered heteroaryl containing a nitrogen atom and one or two further nitrogen atom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in therapy.
    式(I)中的喹唑啉衍生物,其中A是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或两个进一步氮原子的5-成员杂环芳基;含有它们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治疗中的用途。
  • [EN] ENCAPSULATES<br/>[FR] PRODUITS ENCAPSULÉS
    申请人:PROCTER & GAMBLE
    公开号:WO2013022949A1
    公开(公告)日:2013-02-14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encapsulates, compositions, products comprising such encapsulate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and using such encapsulates. Such encapsulates comprise a core comprising a perfume and a shell that encapsulates said core, such encapsulates may optionally comprise a parametric balancing agent, such shell comprising one or more azobenzene moieties.
    本申请涉及封装体、组合物、包含这种封装体的产品,以及制备和使用这种封装体的方法。这种封装体包括一个包含香水的核心和封装该核心的壳,这种封装体可以选择性地包含一个参数平衡剂,该壳包括一个或多个偶氮苯基团。
  • USE OF NITROGEN COMPOUNDS QUATERNISED WITH ALKYLENE OXIDE AND HYDROCARBYL-SUBSTITUTED POLYCARBOXYLIC ACID AS ADDITIVES IN FUELS AND LUBRICANTS
    申请人:BASF SE
    公开号:US20160130514A1
    公开(公告)日:2016-05-12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se of quaternized nitrogen compounds as a fuel and lubricant additive or kerosene additive, such as in particular as a detergent additive, for decreas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in the injection systems of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in particular in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s, for decreasing the fuel consumption of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in particular of diesel engines having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s, and for minimizing the power loss in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s, in particular in diesel engines having common rail injection systems; the invention further relates to the use as an additive for petrol, in particular for operation of DISI engines.
    该发明涉及将季铵化氮化合物用作燃料和润滑剂添加剂或煤油添加剂,特别是作为清洁剂添加剂,用于减少或预防直喷柴油发动机的喷射系统中的沉积物,在特定是在共轨喷射系统中,用于降低直喷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特别是具有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发动机,并用于减少直喷柴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特别是在具有共轨喷射系统的柴油发动机中;该发明还涉及将其用作汽油添加剂,特别是用于DISI发动机的运行。
  • HPMA POLYMER PLATINUM CHELATES
    申请人:Sood Paul
    公开号:US20110286958A1
    公开(公告)日:2011-11-24
    Polymeric platinum amidomalonate complexes, where the platinum is in +2 or +4 oxidation state, and where the complexes optionally contain tumor seeking groups, are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聚合物铂胺基丙二酸盐络合物,其中铂处于+2或+4氧化态,且这些络合物可选择性地含有寻找肿瘤的基团,在癌症治疗中是有用的。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