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 Cilastatin (MK0791) 是一种可逆的竞争性肾脏脱氢肽酶 I (renal dehydropeptidase I) 抑制剂,IC50 为 0.1 μM。它能抑制细菌金属叶内酰胺酶 CphA 的活性,其 IC50 值为 178 μM。Cilastatin 可用作抗菌辅助剂。
靶点
体外研究 Cilastatin (200 μg/mL; 24 hours) 处理能保护范科米星诱导的近端肾小管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率而不影响范科米星的抗菌效果。具体来说:
体内研究 在实验性全身感染模型中(雌性 CD-1 鼠,体重 20 g),Cilastatin 联合亚胺培南能够保护小鼠免受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大肠杆菌 (E. coli) 和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的感染。
化学性质 西司他丁钠 (Cilastatin Sodium):C16H25N2NaO5S。[81129-83-1]。为类白色至黄白色无定形固体,极易溶于水或甲醇。pKa 值分别为 2.0、4.4 和 9.2。
用途 作为肾肽酶抑制剂,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配伍使用时,通过特异性抑制肾肽酶的作用,避免其对亚胺培南的降解,从而提高后者活性。Cilastatin 氯化钠和亚胺培南 (1:1) 的复方制剂为泰宁 (Tienan;Primaxin)。
生产方法
2,2-二乙氧基乙酸乙酯与 1,3-丙二硫醇反应,产率 69.4%。
在氢化钠作用下,与 1,5-二溴戊烷反应生成 2-(5-溴戊基)-1,3-二噻烷-2-羧酸乙酯。
溴化琥珀酰亚胺 (NBS) 反应得到 7-溴-2-氧代庚酸乙酯,产率 69%(基于 1,3-二噻烷-2-羧酸乙酯)。
酸性水解得到 7-溴-2-氧代庚酸,产率 69%。
2,2-二甲基-1,3-丙二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生成二对甲苯磺酸酯,产率 94.3%。
环合生成 2,2-二甲基环丙烷甲腈,产率 64.9%。
氢氧化钾水溶液碱性水解得到外消旋的 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收率几乎定量。
外消旋物用左旋奎宁拆分得纯 (S) 构型,产率 14.1%。
螺旋化合物与 N-三氟乙酰氧基丁二酰亚胺反应生成 (+)-N-[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氧基]丁二酰亚胺,产率 90.5%。
氨解得到 (+)-(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收率 83%。
7-溴-2-氧代庚酸与 (+)-(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在甲苯中回流反应生成产物(产率 25%),再与 L-胱氨酸反应得到西司他丁,收率 63%,[α]D23+18.0°(C=0.54, Me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