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benzyloxy-4-vinyl-2, 5-dihydrofura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benzyloxy-4-vinyl-2, 5-dihydrofurane
英文别名
(2R)-4-ethenyl-2-phenylmethoxy-2,5-dihydrofuran
(-)-2(S)-benzyloxy-4-vinyl-2, 5-dihydrofura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4O2
mdl
——
分子量
202.253
InChiKey
TWYJLIANFQQYPH-CYBMUJF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benzyloxy-4-vinyl-2, 5-dihydrofuranepentacarbonyl iron乙醚 为溶剂, 反应 5.5h, 以35.48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1,3-二烯的核苷类似物?Fe(CO)3子结构:立体选择性合成,构型分配和凋亡诱导活性。
    摘要:
    描述了两类含丁二烯Fe(CO)3亚结构的含铁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和立体化学分配。第一类化合物是Fe(CO)3络合的3'-烯基-2',3'-二脱氧-2',3'-脱氢核苷(2,5-二氢呋喃衍生物),第二类化合物由CH 2正式取代环上的氧原子而得基团(碳环核苷类似物)。这些化合物是通过金属辅助引入核碱基以立体选择性的方式制备的。呋喃类中间体是由碳水化合物(如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制备的,而碳环化合物是通过分子内Pauson-Khand反应获得的。X射线结构分析证实了基于NMR和CD光谱的立体化学分配。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复合物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特性(通过不寻常的不依赖caspase 3的但依赖ROS的途径)。此外,还确定了一些构效关系,这也是设计和合成荧光素和生物素标记的结合物的前提。
    DOI:
    10.1002/chem.201301672
  • 作为产物:
    描述:
    L-(+)-arabinose吡啶盐酸正丁基锂四丁基脲sodium methylate对甲苯磺酸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87.58h, 生成 (-)-2(S)-benzyloxy-4-vinyl-2, 5-dihydrofu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1,3-二烯的核苷类似物?Fe(CO)3子结构:立体选择性合成,构型分配和凋亡诱导活性。
    摘要:
    描述了两类含丁二烯Fe(CO)3亚结构的含铁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和立体化学分配。第一类化合物是Fe(CO)3络合的3'-烯基-2',3'-二脱氧-2',3'-脱氢核苷(2,5-二氢呋喃衍生物),第二类化合物由CH 2正式取代环上的氧原子而得基团(碳环核苷类似物)。这些化合物是通过金属辅助引入核碱基以立体选择性的方式制备的。呋喃类中间体是由碳水化合物(如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制备的,而碳环化合物是通过分子内Pauson-Khand反应获得的。X射线结构分析证实了基于NMR和CD光谱的立体化学分配。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复合物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特性(通过不寻常的不依赖caspase 3的但依赖ROS的途径)。此外,还确定了一些构效关系,这也是设计和合成荧光素和生物素标记的结合物的前提。
    DOI:
    10.1002/chem.20130167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approach to chiral η4-butadiene-Fe(CO)3 complexes via diastereoselective complexation of nonracemic 2-alkoxy-4-vinyl-2,5-dihydrofuran derivatives
    作者:Hans-Günther Schmalz、Erik Heßler、Jan W. Bats、Gerd Dürner
    DOI:10.1016/s0040-4039(00)60723-2
    日期:1994.6
    Complexation of (+)-L-arabinose-derived 2-benzyloxy-4-vinyl-2,5-dihydrofuran derivatives (8) with Fe2(CO)9 in ether proceeds diastereoselectively providing a (separable) mixture of the corresponding exo- and endo-η4-diene-Fe(CO)3 complexes 9 and 10 in a ratio of about 1 : 3.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the complexation products was determ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analytical methods
    (+)- L-阿拉伯糖衍生的2-苄氧基-4-乙烯基-2,5-二氢呋喃衍生物(8)与Fe 2(CO)9在醚中的络合非对映选择性地提供相应的外-和内切-η 4 -二烯的Fe(CO)3个配合物9和10以约1:1的比例:3的络合产物的相对(绝对和)构型通过的分析方法的组合来确定(CD,NMR, X射线)。
  • Nucleoside Analogues with a 1,3-DieneFe(CO)<sub>3</sub>Substructur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Configurational Assignment, and Apoptosis-Inducing Activity
    作者:Christoph Hirschhäuser、Juraj Velcicky、Daniel Schlawe、Erik Hessler、André Majdalani、Jörg-Martin Neudörfl、Aram Prokop、Thomas Wieder、Hans-Günther Schmalz
    DOI:10.1002/chem.201301672
    日期:2013.9.23
    The synthesis and stereochemical assignment of two classes of iron‐containing nucleoside analogues, both of which contain a butadieneFe(CO)3 substructure, is described. The first type of compounds are Fe(CO)3‐complexed 3′‐alkenyl‐2′,3′‐dideoxy‐2′,3′‐dehydro nucleosides (2,5‐dihydrofuran derivatives), from which the second class of compounds is derived by formal replacement of the ring oxygen atom
    描述了两类含丁二烯Fe(CO)3亚结构的含铁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和立体化学分配。第一类化合物是Fe(CO)3络合的3'-烯基-2',3'-二脱氧-2',3'-脱氢核苷(2,5-二氢呋喃衍生物),第二类化合物由CH 2正式取代环上的氧原子而得基团(碳环核苷类似物)。这些化合物是通过金属辅助引入核碱基以立体选择性的方式制备的。呋喃类中间体是由碳水化合物(如甲基-吡喃葡萄糖苷)制备的,而碳环化合物是通过分子内Pauson-Khand反应获得的。X射线结构分析证实了基于NMR和CD光谱的立体化学分配。生物学研究表明,某些复合物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特性(通过不寻常的不依赖caspase 3的但依赖ROS的途径)。此外,还确定了一些构效关系,这也是设计和合成荧光素和生物素标记的结合物的前提。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