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parsopuromycin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parsopuromycin
英文别名
(E)-N-[(2S,3S,4R,5R)-5-[6-(dimethylamino)purin-9-yl]-4-hydroxy-2-(hydroxymethyl)oxolan-3-yl]-3-(6-methyl-2,4-dioxo-1H-pyrimidin-5-yl)prop-2-enamide
sparsopuromycin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0H24N8O6
mdl
——
分子量
472.461
InChiKey
DJAPTIOOYJVKIV-BQMKWXC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84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抗生素的杂种抑制蛋白质合成。合成和生物活性。
    摘要:
    四种杂合抗生素,结合氯霉素(1a),稀疏霉素(2b),林可霉素(5c)和嘌呤霉素(6d)的结构特征-林可霉素(1c),氯霉素(5a),稀疏霉素(5b)和稀疏嘌呤霉素(6b)- -被合成。他们被作为原核和真核蛋白质合成的几种部分反应的抑制剂以及潜在的抗菌剂进行了研究。Lincophenicol(1c)可以作为大肠杆菌核糖体肽基转移酶催化的嘌呤霉素反应的抑制剂。lincophenicol(1c)和sparsophenicol(1b)均抑制sparsomycin的碘酚类似物与大肠杆菌核糖体的结合。根据较早提出的用于解释氯霉素(1a)和稀疏酚(1b)生物学活性的逆反假设讨论了结果。
    DOI:
    10.1021/jm00061a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ybrids of antibiotics inhibiting protein synthesis.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作者:Jiri Zemlicka、M. C. Fernandez-Moyano、Mario Ariatti、Gary E. Zurenko、Joseph E. Grady、Juan P. G. Ballesta
    DOI:10.1021/jm00061a015
    日期:1993.4
    Four hybrid antibiotics combining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hloramphenicol (1a), sparsomycin (2b), lincomycin (5c), and puromycin (6d)--lincophenicol (1c), chloramlincomycin (5a), sparsolincomycin (5b), and sparsopuromycin (6b)--were synthesized. They were investigated as inhibitors of several partial reactions of procaryotic and eucaryotic protein synthesis as well as potential antimicrobial agents
    四种杂合抗生素,结合氯霉素(1a),稀疏霉素(2b),林可霉素(5c)和嘌呤霉素(6d)的结构特征-林可霉素(1c),氯霉素(5a),稀疏霉素(5b)和稀疏嘌呤霉素(6b)- -被合成。他们被作为原核和真核蛋白质合成的几种部分反应的抑制剂以及潜在的抗菌剂进行了研究。Lincophenicol(1c)可以作为大肠杆菌核糖体肽基转移酶催化的嘌呤霉素反应的抑制剂。lincophenicol(1c)和sparsophenicol(1b)均抑制sparsomycin的碘酚类似物与大肠杆菌核糖体的结合。根据较早提出的用于解释氯霉素(1a)和稀疏酚(1b)生物学活性的逆反假设讨论了结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