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RS,11aSR)-6-trans-cinnamoyloxymethyl-2-isopropyloxycarbonyl-7,8,10-trimethoxy-9-methyl-1,2,3,4,11,11a-hex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4-carbonitri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RS,11aSR)-6-trans-cinnamoyloxymethyl-2-isopropyloxycarbonyl-7,8,10-trimethoxy-9-methyl-1,2,3,4,11,11a-hex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4-carbonitrile
英文别名
propan-2-yl (4S,6R,11aS)-4-cyano-7,8,10-trimethoxy-9-methyl-6-[[(E)-3-phenylprop-2-enoyl]oxymethyl]-1,3,4,6,11,11a-hexahydropyrazino[1,2-b]isoquinoline-2-carboxylate
(6RS,11aSR)-6-trans-cinnamoyloxymethyl-2-isopropyloxycarbonyl-7,8,10-trimethoxy-9-methyl-1,2,3,4,11,11a-hex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4-carbonitri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31H37N3O7
mdl
——
分子量
563.651
InChiKey
QLLZTDOOHKBWFF-XIMMGDO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
  • 重原子数:
    41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11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肉桂酸(6RS,11aSR)-6-hydroxymethyl-2-isopropyloxycarbonyl-7,8,10-trimethoxy-9-methyl-1,2,3,4,11,11a-hex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4-carbonitrile4-二甲氨基吡啶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1.0h, 以90%的产率得到(6RS,11aSR)-6-trans-cinnamoyloxymethyl-2-isopropyloxycarbonyl-7,8,10-trimethoxy-9-methyl-1,2,3,4,11,11a-hexahydro-6H-pyrazino[1,2-b]isoquinoline-4-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嗪并[1,2 - b ]异喹啉-4-酮的细胞毒性机理与SAR研究
    摘要:
    通过显示细胞毒性1B,获得标题化合物的有趣representant,对于HT-29人结肠癌细胞(CI 50的1.95×10值-7  M)已经在G2期,而不是DNA已涉及到诱导的细胞死亡损害。该化合物促进G2 / M检查点机制的组件(尤其是cdc2,Cyclin B1和Wee1)的降解,这代表了一种新的细胞毒性机制。Wee1的降解似乎是由蛋白酶体活性介导的,但cdc2的降解必须通过不同的机制发生。1b对G2细胞周期成分的活性表明,化合物1b可以靶向被顺铂等抗癌药物阻滞在G2 / M中的肿瘤细胞,增加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它们的优化类似物可通过与顺铂或其他影响细胞骨架完整性的抗癌药物(例如紫杉酚和紫杉醇)的联合疗法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SAR研究通过操纵N(2)和C(4)-官能团以及化合物1b的C(6)链获得的化合物已经证实了这些结构特征在体外抗肿瘤活性中的重要性。稠合的恶唑烷衍生物作为化合物
    DOI:
    10.1016/j.bmc.2009.10.0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