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 | 927-07-1

中文名称
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
中文别名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2,2-二甲基过氧丙酸-1,1-二甲基乙基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叔戊酸酯;引发剂PV;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
英文名称
tert-butyl peroxypivalate
英文别名
tert-butyl 2,2-dimethylpropaneperoxoate
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化学式
CAS
927-07-1
化学式
C9H18O3
mdl
——
分子量
174.24
InChiKey
OPQYOFWUFGEMR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C
  • 沸点:
    245.22°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0.854
  • 闪点:
    68~71℃
  • LogP:
    3.17 at 25℃
  • 物理描述:
    Tert-butyl peroxypivalate is a colorless liquid that solidifies below -19° C. Decomposes at 70°C. Flammable and a dangerous fire risk. Heating may cause explosion. Used as a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5.2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830009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5.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110
  • 储存条件:
    应将物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房内,并远离火种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储存温度不宜超过-15℃。包装需密封保存,并与还原剂和碱类分开存放,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SDS

SDS:c26863f5b353e6c4ff2fc780df04a218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新戊酸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 tert-Butyl peroxypivalate;tert-Butyl perpivalat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927-07-1
分子式: C 9 H 18 O 3
分子量: 174.2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新戊酸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 100 927-07-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5.2类 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吸入蒸气或误服有毒。对皮肤、眼睛和粘膜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
燃爆危险: 具爆炸性,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不宜用水。
闪点(℃): >68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冷却,防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收集于塑料桶内,运到空旷处焚烧。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烟雾。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酸类、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19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0.854(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理论活性氧量(%):6.3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分解温度/℃:110(半衰期1分钟)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68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分子式: C 9 H 18 O 3
分子量: 174.27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乙二醇,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聚合引发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不稳定
禁配物: 还原剂、酸类、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4300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5%氢氧化钠水溶液或苏打灰中和,接着加水。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破损容器禁止重新使用,要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2064
UN编号: 311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2 类有机过氧化物。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5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
这是一种无色液体,带有酯的香气。它不溶于水和乙二醇,但能溶解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

用途
该物质用作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的引发剂,并且是一种高效的低温引发剂。此外,它还用于氯乙烯单体悬浮聚合的引发剂,也可作为其他单体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生产方法
甲酸与异丁醇在硫酸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叔戊酸,随后与三氯化磷进行酰氯化反应生成叔戊酰氯。最后,在20℃条件下,叔戊酰氯与叔丁基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其中,叔丁基过氧化氢是由双氧水与叔丁醇反应制得的。具体原料消耗如下:甲酸1000kg/t、异丁酸1250kg/t、叔丁醇1400kg/t、双氧水9570kg/t和三氯化磷820kg/t。

类别
氧化剂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LD50:4300毫克/公斤

爆炸物危险特性
遇热分解易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与还原剂、铵盐、有机物、酸及易燃物质混合时易燃;高温下产生辛辣刺激性烟雾。

储运特性
应储存在通风良好且低温干燥的库房中,并需与其他有机化合物、还原剂、易燃物和强酸分开存放。

灭火剂
使用水、干粉、二氧化碳或泡沫进行灭火。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叔丁醇
    参考文献:
    名称:
    2,2-二甲基过氧丙酸叔烷基酯的均裂分解
    摘要:
    2,2-二甲基过氧丙酸叔烷基酯的分解速率和产物在异丙苯中在几个温度下测量。根据叔烷基部分的结构,过氧酯均分解。叔烷基部分与 1,1-二甲基乙基部分的相对比率为:1,1-二甲基丁基 (1.14)、1,1-二甲基丙基 (1.19)、1,1,2-三甲基丙基 (1.85)、1、 1,3,3-四甲基丁基 (2.10) 和 1,1-二甲基-2-苯乙基 (2.34)。分解显示出等速关系和超共轭稳定的重要性。基于这些数据,讨论了分解机制,其中包含 Cα-Cβ 键在过渡状态下与过氧氧的轻微拉伸。
    DOI:
    10.1246/bcsj.61.1641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氮氧自由基捕获技术研究过氧新戊酸叔烷基酯的热分解机理
    摘要:
    通过使用氮氧化物自由基捕获技术,研究了一系列枯烯中的叔烷基过氧新戊酸酯1的热解。由热分解产生的叔烷氧基经历了单分子反应,β断裂和1,5-H移位,与从枯烯中提取氢竞争。叔烷氧基自由基β-断裂的绝对速率常数(变化超过4个数量级)表明烷氧基自由基的行为截然不同。但是,自由基产生效率1仅有微小的变化,从53(R = Me)到63%(R = Bu(t)()),支持了一种机制,该机制涉及溶剂笼中的双键双键断裂产生叔叔-丁基,CO(2)和烷氧基。
    DOI:
    10.1021/jo990680s
  • 作为试剂:
    描述:
    异喹啉甲醇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硫酸 作用下, 反应 4.0h, 以10.1%的产率得到1-甲基异喹啉
    参考文献:
    名称:
    Radiation-Induced Alkylation of Quinoline Derivatives with Alcohol
    摘要:
    伽马射线对吡啶和其衍生物在醇中的辐照导致在吡啶环的2-或4-位发生烷基化。羟基烷基自由基在辐射诱导的醇参与的烷基化中起重要作用。氟甲基(CF3CH2–)和氟甲基醇(CF3CH(OH)–)对吡啶和嘧啶环上H的辐射诱导取代反应仅在较低产率下发生。
    DOI:
    10.1246/bcsj.59.39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on-Catalyzed Vinylic C−H Alkylation with Alkyl Peroxides
    作者:Liang Ge、Wujun Jian、Huan Zhou、Shaowei Chen、Changqing Ye、Fei Yu、Bo Qian、Yajun Li、Hongli Bao
    DOI:10.1002/asia.201800534
    日期:2018.9.4
    are readily accessible from carboxylic acids, are utilized as gene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alkylating reagents for iron‐catalyzed vinylic C−H alkylation of vinyl arenes, dienes, and 1,3‐enynes. This transformation affords olefinic products in up to 98 % yield with high E/Z values. A broad range of functionalities, including carboxyl, boronic acid, methoxy, ester, amino, and halides, are
    各种易于从羧酸中获得的烷基过酸酯和烷基二酰基过氧化物可用作通用的伯,仲和叔烷基化试剂,用于铁催化的乙烯基芳烃,二烯和1,3-的乙烯基CH烷基化恩尼斯。这种转变以高的E / Z值提供了高达98%的收率的烯烃产品。可以耐受多种功能,包括羧基,硼酸,甲氧基,酯,氨基和卤化物。该协议为某些难以获得的烯烃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因此为现有系统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所选天然产物衍生物的后期功能化证明了该方法的综合效用。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PEROXIDES BY MEANS OF A MICROREACTION TECHNIQUE
    申请人:Azzawi Alexander
    公开号:US20090043122A1
    公开(公告)日:2009-02-12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cess for efficient and reliable preparation of organic peroxides, preferably dialkyl peroxides, peroxycarboxylic acids, peroxycarboxylic esters, diacyl peroxides, peroxycarbonate esters, peroxydicarbonates, ketone peroxides and perketals with the aid of at least one static micromixer and a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ss.
    这项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至少一个静态微混合器和执行该过程的装置,高效可靠地制备有机过氧化物,优选地为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羧酸、过氧化羧酸酯、二酰过氧化物、过氧化碳酸酯、过氧二碳酸酯、酮过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的过氧醚的方法。
  • Decarboxylative Borylation of <i>m</i>CPBA-Activated Aliphatic Acids
    作者:Dian Wei、Tu-Ming Liu、Bo Zhou、Bing Han
    DOI:10.1021/acs.orglett.9b04218
    日期:2020.1.3
    A decarboxylative borylation of aliphatic acids for the synthesis of a variety of alkylboronates has been developed by mixing m-chloroperoxybenzoic acid (mCPBA)-activated fatty acids with bis(catecholato)diboron in N,N-dimethylformamide (DMF) at room temperature. A radical chain process is involved in the reaction which initiates from the B-B bond homolysis followed by the radical transfer from the
    通过在室温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混合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活化的脂肪酸与双(儿茶酚基)二硼烷,已开发出用于多种烷基硼酸酯的脂肪酸脱羧硼化反应。自由基链过程涉及该反应,该反应从BB键均质分解开始,然后自由基从硼原子转移到碳原子,随后进行脱羧和硼化。
  • Iron-Catalyzed C–H Alkylation of Heterocyclic C–H Bonds
    作者:Kaki Raveendra Babu、Nengbo Zhu、Hongli Bao
    DOI:10.1021/acs.orglett.6b03287
    日期:2017.1.6
    An efficient, iron-catalyzed C–H alkylation of benzothiazoles by using alkyl diacyl peroxides and alkyl tert-butyl peresters which are readily accessible from carboxylic acids to synthesize 2-alkylbenzothiazoles is developed. This reaction is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compatible with a broad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s. Various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alkyl groups can be efficiently incorporated
    通过使用烷基二酰基过氧化物和烷基叔丁基过酸酯(一种很容易从羧酸合成2-烷基苯并噻唑的方法),开发了一种高效的铁催化的苯并噻唑的CH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在环境上是无害的,并且与多种官能团相容。各种伯,仲和叔烷基可有效地掺入各种苯并噻唑中。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生物活性杂环的后期功能化得以说明。
  • [EN] AZO COMPOUND, AND PIGMENT DISPERSANT, PIGMENT COMPOSITION, PIGMENT DISPERSION AND TONER INCLUDING THE AZO COMPOUND<br/>[FR] COMPOSÉ AZOÏQUE ET DISPERSANT DE PIGMENT, COMPOSITION DE PIGMENT, DISPERSION DE PIGMENT ET TONER COMPRENANT LE COMPOSÉ AZOÏQUE
    申请人:CANON KK
    公开号:WO2012026607A1
    公开(公告)日:2012-03-01
    There is provided an azo compound for improvement in the dispersibility of an azo pigment into a water-insoluble solvent. The azo compound is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 (1): Wherein R1 represents alkyl, or phenyl; R2 to R6 represent hydrogen atom, or polymer represented by the general formula (2); R7 to R11 represent hydrogen atom, COOR12, or CONR13R14; R12 to R14 represent hydrogen atom, or alkyl: Wherein R15 represents hydrogen atom, or alkyl.
    提供一种偶氮化合物,用于改善偶氮颜料在不溶于水的溶剂中的分散性。该偶氮化合物由以下一般式(1)表示:其中R1代表烷基或苯基;R2至R6代表氢原子,或由一般式(2)表示的聚合物;R7至R11代表氢原子,COOR12,或CONR13R14;R12至R14代表氢原子或烷基;其中R15代表氢原子或烷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