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4-dichlorophenyl)-1-(4-fluorophenyl)prop-2-en-1-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4-dichlorophenyl)-1-(4-fluorophenyl)prop-2-en-1-one
英文别名
——
3-(3,4-dichlorophenyl)-1-(4-fluorophenyl)prop-2-en-1-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5H9Cl2FO
mdl
——
分子量
295.14
InChiKey
ZBJPOWYVNNEFR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4-dichlorophenyl)-1-(4-fluorophenyl)prop-2-en-1-onepotassium carbonate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1-(2-(5-(3,4-dichlorophenyl)-3-(4-fluorophenyl)-4,5-dihydro-1H-pyrazol-1-yl)-2-oxoethyl)imidazolidine-2,4-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药效团杂交方法发现具有抗肿瘤功效的新型吡唑啉基乙内酰脲类似物
    摘要:
    为了寻找新的、更安全的抗癌药物,采用了两种特殊支架(即二芳基吡唑啉和咪唑烷-2,4-二酮(乙内酰脲))的结构引导药效团杂交策略,产生了一系列新型化合物(H1-H22 ))。在此,我们最近报道的抗肿瘤杂合体的“吡咯烷-2,5-二酮”部分的生物等排替换,该杂合体结合了二芳基吡唑啉和吡咯烷-2,5-二酮支架,并具有“咪唑啉-2,4-二酮”部分。 。完整的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所有类似物中最有效的类似物,即化合物H13,其在结肠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的效力比相应的吡咯烷-2,5-二酮至少高10倍。体外研究表明,半胱天冬酶被激活,细胞周期 G0/G1 期停滞,抗凋亡蛋白 (Bcl-2) 表达减少,DNA 损伤增加。对 HT-29(人结直肠腺癌)动物异种移植模型的体内测定揭示了显着的抗肿瘤功效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在 50 mg/kg 剂量下,最大 TGI 为 36%(腹腔注射)和 44%(口服)。这些发现证实了杂交吡唑啉和咪唑烷-2
    DOI:
    10.1016/j.bioorg.2020.104527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氟苯乙酮3,4-二氯苯甲醛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生成 3-(3,4-dichlorophenyl)-1-(4-fluorophenyl)prop-2-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多靶点武器:同时针对 VEGFR-2 和 HDAC 癌症标志的二芳基吡唑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摘要:
    在抗癌药物的发现中,多靶点化合物由于其相对于单靶点化合物的优势而变得有益。例如,VEGFR-2 在血管生成和癌症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 HDAC 是众所周知的表观遗传学调节因子,并且已知对血管生成和癌发生有显着贡献。在此,我们报道了19种含有二芳基吡唑啉噻唑烷二酮类的新型VEGFR-2和HDAC双靶向类似物及其体外和体内生物学评价。特别是,最有前途的化合物14c已成为 VEGFR-2 和 HDAC 的双重抑制剂。它通过抑制体外HUVEC 增殖、迁移和管形成而表现出抗血管生成活性。此外,体内CAM 测定表明14c抑制 CAM 中新毛细血管的形成。特别是,14c对不同的癌细胞系(例如 MCF-7、K562、A549 和 HT-29)表现出潜在的细胞毒性。此外,14c在亚微摩尔范围内表现出对 HDAC4 的显着效力和选择性。为了实现这一假设,我们还对 VEGFR-2 (PDB ID: 1YWN)
    DOI:
    10.1039/d1md00125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4-Morpholino-7,8-Dihydro-5H-Thiopyrano[4,3-d]pyrimidine Derivatives Bearing Pyrazoline Scaffold
    作者:Qinqin Wang、Xiaojing Li、Chengyu Sun、Binliang Zhang、Pengwu Zheng、Wufu Zhu、Shan Xu
    DOI:10.3390/molecules22111870
    日期:——
    effectively block the conduc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s and is an ideal target for drug design. In this paper; two series of 4-morpholino-7,8-dihydro-5H-thiopyrano[4,3-d]pyrimidine derivatives bearing pyrazoline moiety (7a–l; 8a–l)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cytotoxicity in vitro were evaluated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method against four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 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在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中异常活跃。抑制PI3K激酶可以有效阻断信号通路的传导,是药物设计的理想靶点。在本文中; 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带有吡唑啉部分的 4-morpholino-7,8-dihydro-5H-thiopyrano[4,3-d]pyrimidine 衍生物 (7a-l; 8a-l); 并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MTT)法对包括A549在内的四种人癌细胞系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PC-3;MCF-7;和 HepG2 细胞系。进一步评估了最有希望的化合物 8d 对 PI3Kα 激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显示出中等至极好的细胞毒性,最有前途的化合物 8d 对四种癌细胞系显示出极好的细胞毒性,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值为 6.02–10.27
  • 含吡唑啉结构的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申请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716306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本发明涉及通式I所示的含吡唑啉结构的噻吩嘧啶类化合物,其几何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其中Ar1、Ar2、n和取代基R1、R2具有在说明书中给出的含义。本发明还涉及通式I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癌症和其他增生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 Double-edged Swords: Diaryl pyrazoline thiazolidinediones synchronously targeting cancer epigenetics and angiogenesis
    作者:Neha Upadhyay、Kalpana Tilekar、Sabreena Safuan、Alan P. Kumar、Markus Schweipert、Franz-Josef Meyer-Almes、C S Ramaa
    DOI:10.1016/j.bioorg.2021.105350
    日期:2021.1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Z)-1,3-二苯基-2-丙烯-1-酮,2-丙烯-1-酮,1,3-二苯基-,(2Z)- 龙血素D 龙血素A 龙血素 B 黄色当归醇F 黄色当归醇B 黄腐醇; 黄腐酚 黄腐醇 D; 黄腐酚 D 黄腐酚B 黄腐酚 黄腐酚 黄卡瓦胡椒素 C 高紫柳查尔酮 阿普非农 阿司巴汀 阿伏苯宗 金鸡菊查耳酮 邻肉桂酰苯甲酸 达泊西汀杂质25 豆蔻明 补骨脂色烯查耳酮 补骨脂查耳酮 补骨脂呋喃查耳酮 补骨脂乙素 蜡菊亭; 4,2',4'-三羟基-6'-甲氧基查耳酮 苯酚,4-[3-(2-羟基苯基)-1-苯基丙基]-2-(3-苯基丙基)- 苯磺酰胺,N-[4-[3-(3-羟基苯基)-1-羰基-2-丙烯基]苯基]- 苯磺酰胺,N-[3-[3-(4-羟基-3-甲氧苯基)-1-羰基-2-丙烯基]苯基]- 苯磺酰胺,4-甲氧基-N,N-二甲基-2-(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磺酰氯化,4,5-二甲氧基-2-(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磺酰氯,4-甲氧基-3-(3-羰基-3-苯基-1-丙烯基)-,(E)- 苯甲醇,4-甲氧基-a-[2-(4-甲氧苯基)乙烯基]- 苯甲酸-[4-(3-氧代-3-苯基-丙烯基)-苯胺] 苯甲酸,3-[3-(4-溴苯基)-1-羰基-2-丙烯基]-4-羟基- 苯甲酰(2-羟基苯酰)甲烷 苯甲腈,4-(1-羟基-3-羰基-3-苯基丙基)- 苯基[2-(1-萘基)乙烯基]甲酮 苯基-(三苯基-丙-2-炔基)-醚 苯基-(2-苯基-2,3-二氢-苯并噻唑-2-基)-甲酮 苯亚甲基苯乙酮 苯乙酰腈,a-(1-氨基-2-苯基亚乙基)- 苯丙酸,a-苯甲酰-b-羰基-,苯基(苯基亚甲基)酰肼 苯,1-(2,2-二甲基-3-苯基丙基)-2-甲基- 苏木查耳酮 苄桂哌酯 苄基(4-氯-2-(3-氧代-1,3-二苯基丙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芦荟提取物 腈苯唑 胀果甘草宁C 聚磷酸根皮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