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7-dimethoxy-2,2,4-trimethyl-1,2-dihydroquin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7-dimethoxy-2,2,4-trimethyl-1,2-dihydroquinoline
英文别名
2,2,4-Trimethyl-6,7-dimethoxy-1,2-dihydroquinoline;6,7-dimethoxy-2,2,4-trimethyl-1H-quinoline
6,7-dimethoxy-2,2,4-trimethyl-1,2-dihydroquin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9NO2
mdl
——
分子量
233.31
InChiKey
GMOKPNUPMONFR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30.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7-dimethoxy-2,2,4-trimethyl-1,2-dihydroquinoline盐酸溶剂黄146 作用下, 反应 12.5h, 生成 N-(4,6-dimethylpyrimidin-2-yl)-6,7-dimethoxy-4-methylquinazolin-2-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喹唑啉配体通过选择性 STAT3 抑制和 G-四链体稳定诱导癌细胞死亡
    摘要: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3 (STAT3) 蛋白是大多数癌症关键标志和促成因素的主要调节因子,包括细胞增殖和对 DNA 损伤的反应。G-四链体 (G4) 结构是在端粒和癌基因启动子处富集的四链非规范 DNA 结构。在癌细胞中,G4 DNA 的稳定导致复制压力和 DNA 损伤积累,因此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有希望的靶点。在这里,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它们同时并选择性地影响这两个公认的癌症靶标、G4 DNA 结构和 STAT3 蛋白。结合体外分析、核磁共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表明这些小的、不带电荷的化合物不仅与 STAT3 蛋白结合,而且还稳定 G4 结构。在人类培养的细胞中,这些化合物抑制 STAT3 的磷酸化依赖性激活,而不影响抗凋亡因子 STAT1 并导致 G4 结构的形成增加,正如使用 G4 DNA 特异性抗体所揭示的那样。结果,经过处理的细胞显示出较慢的 DNA 复制、DNA
    DOI:
    10.1021/jacs.9b11232
  • 作为产物:
    描述:
    丙酮3,4-二甲氧基苯胺 在 indium(III) chloride 作用下, 反应 12.0h, 生成 6,7-dimethoxy-2,2,4-trimethyl-1,2-dihyd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形成氮杂邻二甲苯的1,2-二氢喹啉的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转移加氢
    摘要:
    已开发出一种以容易获得的1,2-二氢喹啉为前体形成氮杂邻二甲苯的新方法。在1,2-二氢喹啉的适当位置上存在一个供电子基团,这对于通过简单的布朗斯台德酸进行脱芳构作用使烯烃的质子化至关重要。用Hantzsch酯捕获原位形成的反应性中间体,从而以优异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提供四氢喹啉。
    DOI:
    10.1021/acs.orglett.5b0202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tetrahydroquinolines containing all-carbon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via the formation of aza-ortho-xylylene with 1,2-dihydroquinoline as a precursor
    作者:Guangxun Li、Hongxin Liu、Yingwei Wang、Shiqi Zhang、Shujun Lai、Ling Tang、Jinzhong Zhao、Zhuo Tang
    DOI:10.1039/c5cc07752d
    日期:——

    Tetrahydroquinolines (THQs) with an all-carbon quaternary stereocenter were effectively obtained via the in situ formation of aza-ortho-xylylene (AOX) with easily accessible 1,2-dihydroquinolines as precursors.

    四氢喹啉THQs)具有全碳季立体中心,通过易于获得的1,2-二氢喹啉作为前体,有效地通过现场形成氮杂-邻位-二甲苯亚基(AOX)而获得。
  • Scope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Ruthenium-Catalyzed<i> ortho</i>-C−H Bond Activation and Cyclization Reactions of Arylamines with Terminal Alkynes
    作者:Chae S. Yi、Sang Young Yun
    DOI:10.1021/ja055608s
    日期:2005.12.1
    was found to be a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e C-H bond activation reaction of arylamines and terminal alkynes. The regioselective catalytic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quinoline and quinoxaline derivatives was achieved from the ortho-C-H bond activation reaction of arylamines and terminal alkynes by using the catalyst Ru(3)(CO)(12)/HBF(4).OEt(2). The normal isotope effect (k(CH)/k(CD) = 2.5) was
    阳离子氢化配合物 [(PCy(3))(2)(CO)(CH(3)CN)(2)RuH](+)BF(4)(-) 被发现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芳胺和末端炔烃的 CH 键活化反应。通过使用催化剂 Ru(3)(CO)(12)/HBF(4).OEt(2),芳胺和末端炔烃的邻位 CH 键活化反应实现了取代喹啉喹喔啉生物的区域选择性催化合成。观察到 C(6)H(5)NH(2) 和 C(6)D(5)NH(2) 与丙炔反应的正常同位素效应 (k(CH)/k(CD) = 2.5) . 从一系列间位取代苯胺、m-XC(6)H(4)NH(2) 与 sigma(p) 的相对速率的相关性中获得高度负的哈米特值 (rho = -4.4) Ru(3)(CO)(12)/HBF(4).OEt(2)(3 mol % Ru,1:3 摩尔比)的存在。二氢吲哚和无环芳胺与 DCPh 反应的标记研究表明,炔烃 CH 键活化步骤是可逆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