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exanamidobenzoyl chlor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exanamidobenzoyl chloride
英文别名
4-(Hexanoylamino)benzoyl chloride;4-(hexanoylamino)benzoyl chloride
4-hexanamidobenzoyl chlor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6ClNO2
mdl
——
分子量
253.729
InChiKey
YZEHALKWHBBFO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hexanamidobenzoyl chloride 、 (R)-3-[(S)-3-(3-aminophenyl)-2-methylpropanoyl]-4-benzyloxazolidin-2-one 在 双氧水 、 lith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S)-3-[3-(4-hexanamidobenzamido)phenyl]-2-methylpropan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基于恶唑烷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分子建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按照公认的三模块结构设计了一系列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手性配体,该结构包括极性头,接头和疏水尾。大多数配体都将恶唑烷酮部分掺入作为新型极性头,并且疏水性尾部的性质也有所变化。已经使用结合到PPARα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的激动剂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对接研究,作为其设计的工具。已经开发了合适​​的合成方法,并且已经制备了具有不同立体化学的化合物。对基础和配体诱导的活性的评估证明,几种化合物对PPARα受体表现出激动剂活性,从而验证了恶唑烷酮模板的PPAR活性。此外,还有两种化合物图2和图4显示了PPARα/PPARγ的双重激动作用和大鼠有趣的食物摄入减少。
    DOI:
    10.1021/acs.jmedchem.5b00849
  • 作为产物:
    描述:
    正己酸乙酯氯化亚砜三甲基铝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庚烷 为溶剂, 反应 2.33h, 生成 4-hexanamidobenzoyl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基于恶唑烷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分子建模,合成和生物学评估。
    摘要:
    按照公认的三模块结构设计了一系列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手性配体,该结构包括极性头,接头和疏水尾。大多数配体都将恶唑烷酮部分掺入作为新型极性头,并且疏水性尾部的性质也有所变化。已经使用结合到PPARα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的激动剂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对接研究,作为其设计的工具。已经开发了合适​​的合成方法,并且已经制备了具有不同立体化学的化合物。对基础和配体诱导的活性的评估证明,几种化合物对PPARα受体表现出激动剂活性,从而验证了恶唑烷酮模板的PPAR活性。此外,还有两种化合物图2和图4显示了PPARα/PPARγ的双重激动作用和大鼠有趣的食物摄入减少。
    DOI:
    10.1021/acs.jmedchem.5b0084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ICYCLIC BENZAZEPINE VASOPRESSIN ANTAGONISTS
    申请人: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公开号:EP0804420A1
    公开(公告)日:1997-11-05
  • [EN] TRICYCLIC BENZAZEPINE VASOPRESSIN ANTAGONISTS<br/>[FR] BENZAZEPINE TRICYCLE ANTAGONISTE DE LA VASOPRESSINE
    申请人: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公开号:WO1996022282A1
    公开(公告)日:1996-07-25
    (EN) Tricyclic compound of general formula (I) as defined herein which exhibit antagonist activity at V1 and/or V2 receptors and exhibit $i(in vivo) vasopressin antagonist activity, methods for using such compounds in treating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excess renal reabsorption of water,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uch compounds.(FR) L'invention porte sur des composés tricycliques de formule générale (I) présentant une activité antagoniste vis à vis des récepteurs V1 et V2 et une activité $i(in vivo) antagoniste de la vasopressine, sur des procédés d'utilisation de ces composés pour le traitement de maladies caractérisées par un excès de réabsorption rénale d'eau et sur un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sdits composés.
  • Novel Oxazolidinone-Bas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Agonists: Molecular Modeling,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作者:N. Fresno、M. Macías-González、A. Torres-Zaguirre、M. Romero-Cuevas、P. Sanz-Camacho、J. Elguero、F. J. Pavón、F. Rodríguez de Fonseca、P. Goya、R. Pérez-Fernández
    DOI:10.1021/acs.jmedchem.5b00849
    日期:2015.8.27
    a tool for their design. Suitable synthetic proced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stereochemistries have been prepared. Evaluation of basal and ligand-induced activity proved that several compounds showed agonist activity at the PPARα receptor, thus validating the oxazolidinone template for PPAR activity. In addition, two compounds, 2 and 4, showed dual PPARα/PPARγ agonism and
    按照公认的三模块结构设计了一系列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手性配体,该结构包括极性头,接头和疏水尾。大多数配体都将恶唑烷酮部分掺入作为新型极性头,并且疏水性尾部的性质也有所变化。已经使用结合到PPARα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的激动剂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对接研究,作为其设计的工具。已经开发了合适​​的合成方法,并且已经制备了具有不同立体化学的化合物。对基础和配体诱导的活性的评估证明,几种化合物对PPARα受体表现出激动剂活性,从而验证了恶唑烷酮模板的PPAR活性。此外,还有两种化合物图2和图4显示了PPARα/PPARγ的双重激动作用和大鼠有趣的食物摄入减少。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