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yl-2-(4-phenylbutan-2-yl)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yl-2-(4-phenylbutan-2-yl)benzene
英文别名
——
1-methyl-2-(4-phenylbutan-2-yl)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20
mdl
——
分子量
224.346
InChiKey
KASDVIBCBLMIJ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3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4′-di-tert-butyl-2,2′-bipyridine)NiII(2-tolyl)(I) 在 N,N-二甲基丙烯基脲 、 acetylferrocenium tetrafluoroborate 、 ((+/-)-N,N'-bis(3,5-di-tert-butylsalicylidene)-1,2-cyclohexanediaminato)cobalt(III) tetrafluoroborate monohydrate 作用下, 反应 27.13h, 生成 1-methyl-2-(4-phenylbutan-2-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Co/Ni-双催化氢芳基化的机理研究
    摘要:
    钴/镍双催化末端烯烃与碘芳烃的加氢芳基化利用容易获得的起始材料构建了复杂性,并且高度优先选择马尔可夫尼科夫(支化)产物。在这里,我们通过使用反应进程动力学分析(RPKA)、自由基时钟实验和化学计量研究,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模型。通过排除竞争假设,我们得出结论,该反应通过前所未有的烷基钴到镍的直接金属转移进行。通过有机钴物质的光谱观察,催化烯烃预官能化的演示将这种 Csp2-Csp3 交叉偶联方法与传统的金属转移过程(采用化学计量的有机金属亲核试剂)和有机卤化物跨镍的双金属氧化加成区别开来,描述为自由基断裂和随后的烷基自由基在第二个镍中心捕获。对反应的深入理解导致了优化的加氢芳基化程序,排除了外源氧化剂,证明金属转移是净氧化还原中性的。钴催化烯烃预官能化以及通过直接金属转移与镍催化循环的接触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以预备有用的方式融合这两个丰富的化学领域。
    DOI:
    10.1021/jacs.8b064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chanistic Interrogation of Co/Ni-Dual Catalyzed Hydroarylation
    作者:Sophia L. Shevick、Carla Obradors、Ryan A. Shenvi
    DOI:10.1021/jacs.8b06458
    日期:2018.9.26
    mechanistic model of this rea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reaction progress kinetic analysis (RPKA), radical clock experiments, and stoichiometric studies. Through exclusion of competing hypotheses, we conclude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s through an unprecedented alkylcobalt to nickel direct transmetalation. Demonstration of catalytic alkene prefunctionalization, via 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 of an organocobalt
    钴/镍双催化末端烯烃与碘芳烃的加氢芳基化利用容易获得的起始材料构建了复杂性,并且高度优先选择马尔可夫尼科夫(支化)产物。在这里,我们通过使用反应进程动力学分析(RPKA)、自由基时钟实验和化学计量研究,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模型。通过排除竞争假设,我们得出结论,该反应通过前所未有的烷基钴到镍的直接金属转移进行。通过有机钴物质的光谱观察,催化烯烃预官能化的演示将这种 Csp2-Csp3 交叉偶联方法与传统的金属转移过程(采用化学计量的有机金属亲核试剂)和有机卤化物跨镍的双金属氧化加成区别开来,描述为自由基断裂和随后的烷基自由基在第二个镍中心捕获。对反应的深入理解导致了优化的加氢芳基化程序,排除了外源氧化剂,证明金属转移是净氧化还原中性的。钴催化烯烃预官能化以及通过直接金属转移与镍催化循环的接触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以预备有用的方式融合这两个丰富的化学领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