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4-(dimethylamino)phenyl)ethylidene)malononitri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4-(dimethylamino)phenyl)ethylidene)malononitrile
英文别名
2-[1-[4-(dimethylamino)phenyl]ethylidene]propanedinitrile
2-(1-(4-(dimethylamino)phenyl)ethylidene)malononitri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3N3
mdl
——
分子量
211.266
InChiKey
RLYWIZPYCUYLM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50.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4-(dimethylamino)phenyl)ethylidene)malononitrile碳酸氢钠 、 sulfur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0.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H2S介导的CC键还原性切割的探针结构-反应关系
    摘要:
    最近,我们发现了H 2 S介导的C C键的还原性裂解,并将该反应用于设计检测H 2 S的探针。为了广泛阐明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我们目前的工作进一步研究了H 2 S的作用。在H 2 S介导的还原裂解上连接到C C键的取代基,其中不同种类的吸电子基团(例如吡啶,联吡啶,三联吡啶)和给电子基团(例如咔唑,N,N-二甲基苯胺和吩噻嗪)与C偶联C债券利息。实验结果和DFT计算表明,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的强度会显着影响C C键的还原裂解。出乎意料的是,还原裂解不受吩噻嗪中C(2)和C(3)位置的变化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具有C(3)取代吩噻嗪的两种探针(NPTZ-P1和NPTZ-P2),并成功地用于感测活HeLa细胞中的外源H 2 S,这暗示了它们在生物成像中的潜力。这项研究提供了对H 2 S介导的C的还原性裂解的结构-反应关系的进一步理解。C键,对于探索有机合成中C C键的新反应也很有价值。
    DOI:
    10.1039/d0nj02307h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H2S介导的CC键还原性切割的探针结构-反应关系
    摘要:
    最近,我们发现了H 2 S介导的C C键的还原性裂解,并将该反应用于设计检测H 2 S的探针。为了广泛阐明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我们目前的工作进一步研究了H 2 S的作用。在H 2 S介导的还原裂解上连接到C C键的取代基,其中不同种类的吸电子基团(例如吡啶,联吡啶,三联吡啶)和给电子基团(例如咔唑,N,N-二甲基苯胺和吩噻嗪)与C偶联C债券利息。实验结果和DFT计算表明,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的强度会显着影响C C键的还原裂解。出乎意料的是,还原裂解不受吩噻嗪中C(2)和C(3)位置的变化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具有C(3)取代吩噻嗪的两种探针(NPTZ-P1和NPTZ-P2),并成功地用于感测活HeLa细胞中的外源H 2 S,这暗示了它们在生物成像中的潜力。这项研究提供了对H 2 S介导的C的还原性裂解的结构-反应关系的进一步理解。C键,对于探索有机合成中C C键的新反应也很有价值。
    DOI:
    10.1039/d0nj02307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n butadiene derivatives.1H,13C and15N NMR studies on the π-electron distribution and intramolecular mobility of aminobuta-1,3-dienes
    作者:Manfred Michalik、Thomas Freier、Kerstin Zahn、Klaus Peseke
    DOI:10.1002/(sici)1097-458x(199712)35:12<859::aid-omr189>3.0.co;2-u
    日期:1997.12
    The 1H, 13C and 15N NMR spectra of a series of 5‐alkylthio‐3‐aryl‐2‐cyano‐5‐dialkylaminopenta‐2,4‐dienenitriles (4 and 5) with different amino and aryl substituents were recorded. The NMR chemical shifts are correlated with electronic effects of the substituents on the donor side of the butadiene system and also the para‐phenyl substituents X. Dynamic 1H and 13C NMR measurements showed rotational processes
    记录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氨基和芳基取代基的 5-烷硫基-3-芳基-2-氰基-5-二烷基氨基五-2,4-二烯腈(4 和 5)的 1H、13C 和 15N NMR 光谱。NMR 化学位移与丁二烯系统供体侧取代基的电子效应以及对苯基取代基 X 相关。动态 1H 和 13C NMR 测量显示 C-2、C-3、C- 的旋转过程3,C-4,C-4,C-5 和 C-5,N 键在 4 和 5 中,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通过线形分析确定。线形改变的分配是基于信号强度和分离以及供体取代基、苯基取代基 X 和溶剂对能量势垒的影响进行的。© 1997 约翰威利父子公司。
  • Viscosity &amp; SO2-sensitive dual colorimetric effect fluorescent sensor enabled imaging detection within plant onion and biological system
    作者:Wei-Long Cui、Mao-Hua Wang、Yun-Hao Yang、Xingxiang Ji、Jian-Yong Wang
    DOI:10.1016/j.saa.2023.122775
    日期:2023.10
    viscosity and SO2. The probe monitored viscosity and SO2 separately through dual emission channels with a difference of 135 nm. The probe responded sensitively to SO2 (<1s) and exhibited satisfactory immunity to interference and pH stability. The probe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imaging cellular, intra-zebrafish viscosity and SO2 changes. Interestingly, we took onion epidermal cells as model and explored the
    生物微环境包括粘度、极性、温度、含氧量和 pH 值等重要参数。特别是,异常的细胞粘度与重大疾病的发展有关。二氧化硫 (SO 2 )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而且还是生物细胞中有影响力的信号分子,使个体易患呼吸道疾病。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探针CouCN-V&S,它对微环境粘度和SO 2具有双重响应。探头通过相差135 nm的双发射通道分别监测粘度和SO 2 。探头对 SO 2反应灵敏(<1s) 并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抗干扰性和 pH 稳定性。该探针成功应用于成像细胞、斑马鱼体内粘度和SO 2变化。有趣的是,我们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模型,首次探索了探针CouCN-V&S对植物细胞中SO 2成像的能力。
  • Molecular Engineering to Achieve AIE-active Fluorophore with Near-infrared (NIR) Emission and Temperature-sensitive Property
    作者:Peng Zhao、Dongqing Lu、Lin Li、Xiongzhi Wu、Liqiang Yan
    DOI:10.1007/s10895-023-03338-5
    日期:——
  • US5043243A
    申请人:——
    公开号:US5043243A
    公开(公告)日:1991-08-27
  • Structure–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robes based on the H<sub>2</sub>S-mediated reductive cleavage of the CC bond
    作者:Chunfei Wang、Jingyun Tan、Xuanjun Zhang
    DOI:10.1039/d0nj02307h
    日期:——
    (such as carbazole, N,N-dimethylaniline and phenothiazine) were conjugated to the CC bond of interes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FT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electron-donating and withdrawing substitute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ductive cleavage of the CC bond. Unexpectedly, the reductive cleavage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the C(2) and C(3) positions in phenothiazine
    最近,我们发现了H 2 S介导的C C键的还原性裂解,并将该反应用于设计检测H 2 S的探针。为了广泛阐明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我们目前的工作进一步研究了H 2 S的作用。在H 2 S介导的还原裂解上连接到C C键的取代基,其中不同种类的吸电子基团(例如吡啶,联吡啶,三联吡啶)和给电子基团(例如咔唑,N,N-二甲基苯胺和吩噻嗪)与C偶联C债券利息。实验结果和DFT计算表明,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的强度会显着影响C C键的还原裂解。出乎意料的是,还原裂解不受吩噻嗪中C(2)和C(3)位置的变化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具有C(3)取代吩噻嗪的两种探针(NPTZ-P1和NPTZ-P2),并成功地用于感测活HeLa细胞中的外源H 2 S,这暗示了它们在生物成像中的潜力。这项研究提供了对H 2 S介导的C的还原性裂解的结构-反应关系的进一步理解。C键,对于探索有机合成中C C键的新反应也很有价值。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