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2-methylbenzyl)sila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2-methylbenzyl)silane
英文别名
dimethyl-[(2-methylphenyl)methyl]silane
dimethyl (2-methylbenzyl)sila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6Si
mdl
——
分子量
164.323
InChiKey
SPXMHOBYNDVOM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6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 (2-methylbenzyl)silane 在 chloro(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dimer 、 1,3-双(二苯基膦)丙烷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61%的产率得到2,2-二甲基-2,3-二氢-1H-2-硅杂茚
    参考文献:
    名称:
    铑催化的未激活的C(sp 3)–H键的分子内甲硅烷基化
    摘要:
    用铑催化剂处理各种含有硅烷化C(sp 3)-H键的氢化硅烷,会导致分子内脱氢甲硅烷基化。发现这种甲硅烷基化反应发生在通常不反应的C(sp 3)–H键,该键位于烷基链的末端。有趣的是,铑催化剂还促进了烷基链内部位点的区域选择性甲硅烷基化。
    DOI:
    10.1021/ol303353m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甲基一氯硅烷2-甲基苄溴magnes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58%的产率得到dimethyl (2-methylbenz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合成 Sila-杂环的初级 C-H 键的钌催化位点选择性分子内硅烷化
    摘要:
    将硅元素掺入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分子在药物化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有机硅烷是精细化学品和材料的宝贵合成中间体。过渡金属催化的 CH 硅烷化已成为 C-Si 键形成的重要策略。然而,尽管在芳族 C(sp2)-H 键硅烷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脂肪族 C(sp3)-H 键硅烷化的催化方法相对较少。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钳状钌催化剂,用于与杂原子(O、N、Si、Ge)相邻的各种初级 C(sp3)-H 键的分子内硅烷化,包括 CH 键 α 到 O、N 和 Ge 的第一次分子内硅烷化。该方法为新型含硅五元 [1,3]-硅杂环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综合有效的方法,包括氧杂环戊烷、氮杂硅氧烷、二硅杂环和锗硅烷。阐明了五类 C(sp3)-H 键对 Ru 催化的甲硅烷基化反应的趋势。机理研究表明,决定速率的步骤是 CH 键断裂,其中涉及作为关键中间体的钌甲硅烷基复合物,而 η2-甲硅烷基氢化钌物种被确定为非循环中间体。
    DOI:
    10.1021/jacs.7b0679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d-Catalyzed Modifiable Silanol-Directed Aromatic CH Oxygenation
    作者:Chunhui Huang、Nugzar Ghavtadze、Benhur Godoi、Vladimir Gevorgyan
    DOI:10.1002/chem.201201616
    日期:2012.8.6
    Directing group: A Pd‐catalyzed aromatic CH oxygen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featuring a modifiable silanol‐directing group. The resulting oxasilacycles can be efficiently modified into a variety of valuable building blocks (see scheme).
    导向基团:已开发出Pd 催化的芳香族 C → H 氧化反应,具有可修饰的硅烷醇导向基团。所得的草硅环可以有效地修饰成各种有价值的结构单元(参见方案)。
  • Rhodium-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Silylation of Unactivated C(sp<sup>3</sup>)–H Bonds
    作者:Yoichiro Kuninobu、Takahiro Nakahara、Hirotaka Takeshima、Kazuhiko Takai
    DOI:10.1021/ol303353m
    日期:2013.1.18
    The treatment of a variety of hydrosilanes, each incorporating a benzylic C(sp3)–H bond, with a rhodium catalyst resulted in intramolecular dehydrogenative silylation. This silylation reaction was found to occur at typically unreactive C(sp3)–H bonds located at terminal positions on alkyl chains. Interestingly, the rhodium catalyst also promoted regioselective silylation at a site internal to an alkyl
    用铑催化剂处理各种含有硅烷化C(sp 3)-H键的氢化硅烷,会导致分子内脱氢甲硅烷基化。发现这种甲硅烷基化反应发生在通常不反应的C(sp 3)–H键,该键位于烷基链的末端。有趣的是,铑催化剂还促进了烷基链内部位点的区域选择性甲硅烷基化。
  • Ruthenium-Catalyzed Site-Selective Intramolecular Silylation of Primary C–H Bonds for Synthesis of Sila-Heterocycles
    作者:Huaquan Fang、Wenjun Hou、Guixia Liu、Zheng Huang
    DOI:10.1021/jacs.7b06798
    日期:2017.8.23
    medicinal chemistry. Moreover, organosilanes are valuable synthetic intermediates for fine chemicals and materials.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C-H silyl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Si bond formations. However, despite the great advances in aromatic C(sp2)-H bond silylations, catalytic methods for aliphatic C(sp3)-H bond silylations are relatively rare. Here we report a pincer ruthenium
    将硅元素掺入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分子在药物化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有机硅烷是精细化学品和材料的宝贵合成中间体。过渡金属催化的 CH 硅烷化已成为 C-Si 键形成的重要策略。然而,尽管在芳族 C(sp2)-H 键硅烷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脂肪族 C(sp3)-H 键硅烷化的催化方法相对较少。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钳状钌催化剂,用于与杂原子(O、N、Si、Ge)相邻的各种初级 C(sp3)-H 键的分子内硅烷化,包括 CH 键 α 到 O、N 和 Ge 的第一次分子内硅烷化。该方法为新型含硅五元 [1,3]-硅杂环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综合有效的方法,包括氧杂环戊烷、氮杂硅氧烷、二硅杂环和锗硅烷。阐明了五类 C(sp3)-H 键对 Ru 催化的甲硅烷基化反应的趋势。机理研究表明,决定速率的步骤是 CH 键断裂,其中涉及作为关键中间体的钌甲硅烷基复合物,而 η2-甲硅烷基氢化钌物种被确定为非循环中间体。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