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1-methylcyclopropyl)quino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1-methylcyclopropyl)quinoline
英文别名
3-(1-Methylcyclopropyl)quinoline
3-(1-methylcyclopropyl)quino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3N
mdl
——
分子量
183.253
InChiKey
QKSFFEXKFLOFG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1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喹啉 、 1-(1-methylcyclopropyl)-2,4,6-triphenylpyridin-1-ium tetrafluoroborate 在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4,4'-二甲氧基-2,2'-联吡啶 、 magnes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36%的产率得到3-(1-methylcyclopropyl)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烷基吡啶鎓盐和芳基溴化物的脱氨性负电亲电偶联。
    摘要:
    使用锰作为还原剂,已经开发了烷基吡啶鎓盐和芳基溴化物的镍催化的还原交叉偶联。伯和仲烷基吡啶鎓盐都可以使用,并且观察到高官能团和杂环耐受性,包括对于质子基团。机理研究表明烷基的形成,控制其命运是该反应成功的关键。
    DOI:
    10.1021/acs.orglett.9b010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aminative Reductive Cross-Electrophile Couplings of Alkylpyridinium Salts and Aryl Bromides
    作者:Jennie Liao、Corey H. Basch、Megan E. Hoerrner、Michael R. Talley、Brian P. Boscoe、Joseph W. Tucker、Michelle R. Garnsey、Mary P. Watson
    DOI:10.1021/acs.orglett.9b01014
    日期:2019.4.19
    A nickel-catalyzed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of alkylpyridinium salts and aryl bromides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Mn as the reductant.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kylpyridinium salts can be used, and high functional group and heterocycle tolerance is observed, including for protic groups. Mechanistic studies indicate the formation of an alkyl radical, and controlling its fate was key to the success
    使用锰作为还原剂,已经开发了烷基吡啶鎓盐和芳基溴化物的镍催化的还原交叉偶联。伯和仲烷基吡啶鎓盐都可以使用,并且观察到高官能团和杂环耐受性,包括对于质子基团。机理研究表明烷基的形成,控制其命运是该反应成功的关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