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苄基苯基)-乙腈 | 1586-03-4

中文名称
(2-苄基苯基)-乙腈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benzylphenyl)acetonitrile
英文别名
2-Cyanmethyl-diphenylmethan;o-Benzyl-α-tolunitril;α-Benzylphenylacetonitril;(2-benzyl-phenyl)-acetonitrile;[2-(phenylmethyl)phenyl]acetonitrile;o-benzyl phenylacetonitrile;Benzeneacetonitrile,2-(phenylmethyl)-
(2-苄基苯基)-乙腈化学式
CAS
1586-03-4
化学式
C15H13N
mdl
——
分子量
207.275
InChiKey
FNABKCDNTDMHM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23.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e9cc36a17f2347e2977ac9c7b2a59d12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三环烷基酰胺为褪黑激素受体配体,具有拮抗或反向激动剂活性。
    摘要:
    这项工作报告了新型的烷基酰胺的设计和合成,其特征在于二苯并[a,d]环庚烯核是褪黑激素(MLT)受体配体。基于先前对MT1和MT2拮抗剂的定量结构活性研究,选择了三环支架,该研究将选择性MT2拮抗作用与MLT吲哚环平面之外的芳族取代基的存在相关。由于苯环的非共面排列,因此选择了一些二苯并七元结构,并引入了烷基酰胺链以满足MLT受体结合的要求,即在位置10处具有酰基氨基烷基侧链的二苯并环庚烯和在此侧具有二苯并氮杂源自氮原子的桥连两个苯环的链。通过2- [125I]碘弹性蛋白置换测定法测定对人克隆的MT1和MT2受体的结合亲和力,并通过GTPgammaS测试测定固有活性。大多数化合物的特征在于与MT1受体相比在MT2上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并且固有活性值非常低,因此证实了两个芳香环的非共面排列对于选择性MT2拮抗作用的重要性。二苯并环庚烯通常显示出比二苯并氮杂finity更高的MT1和MT 2亲和力。N-(8-甲氧基-10
    DOI:
    10.1021/jm040768k
  • 作为产物:
    描述:
    邻苯甲酰苯甲酸sodium hydroxid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氢溴酸 作用下, 以 乙醚乙醇 为溶剂, 生成 (2-苄基苯基)-乙腈
    参考文献:
    名称:
    三环烷基酰胺为褪黑激素受体配体,具有拮抗或反向激动剂活性。
    摘要:
    这项工作报告了新型的烷基酰胺的设计和合成,其特征在于二苯并[a,d]环庚烯核是褪黑激素(MLT)受体配体。基于先前对MT1和MT2拮抗剂的定量结构活性研究,选择了三环支架,该研究将选择性MT2拮抗作用与MLT吲哚环平面之外的芳族取代基的存在相关。由于苯环的非共面排列,因此选择了一些二苯并七元结构,并引入了烷基酰胺链以满足MLT受体结合的要求,即在位置10处具有酰基氨基烷基侧链的二苯并环庚烯和在此侧具有二苯并氮杂源自氮原子的桥连两个苯环的链。通过2- [125I]碘弹性蛋白置换测定法测定对人克隆的MT1和MT2受体的结合亲和力,并通过GTPgammaS测试测定固有活性。大多数化合物的特征在于与MT1受体相比在MT2上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并且固有活性值非常低,因此证实了两个芳香环的非共面排列对于选择性MT2拮抗作用的重要性。二苯并环庚烯通常显示出比二苯并氮杂finity更高的MT1和MT 2亲和力。N-(8-甲氧基-10
    DOI:
    10.1021/jm040768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SPIRO COMPOUNDS USEFUL AS ANTAGONISTS OF THE H1 RECEPTOR<br/>[FR] NOUVEAUX COMPOSÉS
    申请人:GLAXO GROUP LTD
    公开号:WO2009016085A1
    公开(公告)日:2009-02-05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for treating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 particular sleep disorders.
    该发明提供了化合物的公式(I)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症状,特别是睡眠障碍。
  • Amide-Directed C−H Sodiation by a Sodium Hydride/Iodide Composite
    作者:Yinhua Huang、Guo Hao Chan、Shunsuke Chiba
    DOI:10.1002/anie.201702512
    日期:2017.6.1
    A new protocol for amide-directed ortho and lateral C-H sodiation is enabled by sodium hydride (NaH) in the presence of either sodium iodide (NaI) or lithium iodide (LiI). The transient organosodium intermediates c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functionalized aromatic compounds.
    在碘化钠(NaI)或碘化锂(LiI)的存在下,氢化钠(NaH)可以实现酰胺定向的邻位和横向CH磺化的新方案。瞬态有机钠中间体可以转化为官能化的芳族化合物。
  • Spiro Compounds Useful as Antagonists of the H1 Receptor
    申请人:Botta Maurizio
    公开号:US20100311734A1
    公开(公告)日:2010-12-09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or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 thereof, for treating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in particular sleep disorders.
    该发明提供了化合物I式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疾病和症状,特别是睡眠障碍。
  • The Influence of Steric Configuration on the Ultraviolet Absorption of “Fixed” Benzils<sup>1,2</sup>
    作者:Nelson J. Leonard、A. Jerry Kresge、Michinori Ōki
    DOI:10.1021/ja01624a039
    日期:1955.10
  • Fouche; Blondel; Horclois,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972, vol. 8, p. 3113 - 3130
    作者:Fouche、Blondel、Horclois、James、Leger、Poiget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