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3-(2-羟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 | 33599-68-7

中文名称
(E)-3-(2-羟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3-(2-hydroxy-4-methylphenyl)acrylic acid
英文别名
2-hydroxy-4-methyl-trans-cinnamic acid;2-hydroxy-4-methyl-cinnamic acid;2-Hydroxy-4-methyl-trans-zimtsaeure;2-Hydroxy-4-methyl-zimtsaeure;4-Methyl-cumarsaeure;β-(2-Oxy-4-methyl-phenyl)-acrylsaeure;(E)-3-(2-hydroxy-4-methylphenyl)prop-2-enoic acid
(E)-3-(2-羟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化学式
CAS
33599-68-7;103203-86-7
化学式
C10H10O3
mdl
——
分子量
178.188
InChiKey
IFFUCWZWPUASSZ-SNAWJCM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60.9±27.0 °C(Predicted)
  • 密度:
    1.275±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57.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3-(2-羟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 、 mercury dichloride 作用下, 生成 7-甲基香豆素
    参考文献:
    名称:
    Seshadri; Rao, Proceedings - Indian Academy of Sciences, Section A, 1936, # 4, p. 162,167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7-甲基香豆素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乙二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E)-3-(2-羟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些邻苯乙烯基苯氧乙酸在酰氯形成过程中的分子内酰化
    摘要:
    摘要 邻异丙烯基苯氧基乙酸 1 和 8 用亚硫酰氯处理,然后进行水处理,以中等收率提供酰化产物 4 和 9。相应的酰氯也可以与氯化锡环化。然而,来自 10 和 11 的酰氯没有进行环化。
    DOI:
    10.1080/003979191080217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uthenium-catalyzed oxidative C–H alkenylation of aryl carbamates
    作者:Jie Li、Christoph Kornhaaß、Lutz Ackermann
    DOI:10.1039/c2cc36196e
    日期:——
    A cationic ruthenium(II) catalyst enabled highly efficient oxidative alkenylations of electron-rich arenes bearing removable, weakly coordinating carbamates, and allowed for cross-dehydrogenative 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in an aerobic manner.
    一种阳离子型二价钌催化剂可实现富电子芳烃的去质子化氧化烯基化反应,这些富电子芳烃带有可移除的弱配位氨基甲酸酯基团,并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交叉脱氢C-H键官能团化。
  • Post-mao new poetry and “Occidentalism”
    作者:Xianlin Song
    DOI:10.1007/s12140-000-0005-6
    日期:2000.3
    In their attempts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reform and globalization, Chinese intellectuals, poets, and critics have employed a discursive pracetied which could be called Occidentalism, the reverse of Said's well-known Orientalism.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manifestation of this change through the discursive practices employed by post-Mao new poets of the mid-1980s in relation to their projection of Western modern and postmodern thinking. In particular, I wish to focus on the Chinese poetic transformation of certain aspects of existentialism,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 and the post-structural critique of language as implemented by these poets.
    中国的知识分子、诗人和评论家在试图应对加速的改革和全球化进程时,采用了一种可称为西方主义的话语方式,这与萨义德著名的东方主义正好相反。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毛泽东之后的新诗人对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思想的投射所采用的话语实践来研究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我希望重点探讨这些诗人对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后结构语言批判的某些方面进行的中国诗学转换。
  • Dey; Row,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1924, vol. 125, p. 561
    作者:Dey、Row
    DOI:——
    日期:——
  • Fries; Klostermann, Chemische Berichte, 1906, vol. 39, p. 874
    作者:Fries、Klostermann
    DOI:——
    日期:——
  • Rao; Seshadri, Proceedings - Indian Academy of Sciences, Section A, 1937, # 6, p. 241
    作者:Rao、Seshadr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