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5-(3-异丙基-2-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2-烯-1-醇 | 214077-10-8

中文名称
(E)-5-(3-异丙基-2-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2-烯-1-醇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5-(2-methoxy-3-propan-2-ylphenyl)-2-methylpent-2-en-1-ol
英文别名
——
(E)-5-(3-异丙基-2-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2-烯-1-醇化学式
CAS
214077-10-8
化学式
C16H24O2
mdl
——
分子量
248.365
InChiKey
RNNNZVQBZDNNQX-NTUHNPA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48.3±30.0 °C(Predicted)
  • 密度:
    0.98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9.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和(+)-雷公藤内酯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
    摘要:
    (-)-雷公藤甲素(1),(-)-雷公藤酮(2),(+)-雷公藤酚(3)和(+)-雷公醌(4)的第一对映选择性全合成完成。关键步骤涉及镧系元素三氟甲磺酸盐催化由Mn(OAc)3介导的(+)-8-苯基薄荷基酯30的氧化自由基环化,为中间体31提供了良好的化学收率(77%)和出色的非对映选择性(dr 38:1)。然后以> 99%对映体过量(> 99%ee)制备(+)-三苯酚甲醚(5),并容易地转化为天然产物1-4。此外,提出了过渡态模型来解释在手性β-酮酯17(无α-取代基)和17a(有α-氯取代基)的氧化自由基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相反的手性诱导作用。
    DOI:
    10.1021/jo9919613
  • 作为产物:
    描述:
    异丙苯酚叔丁基过氧化氢 、 lithium tetrafluoroborate 、 正丁基锂三甲基氯硅烷 、 selenium(IV) oxide 、 仲丁基锂 、 sodium hyd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丙酮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5h, 生成 (E)-5-(3-异丙基-2-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2-烯-1-醇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锰 (III) 的氧化自由基环化反应合成雷公藤内酯的研究:镧系元素三氟甲磺酸盐和取代基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
    摘要:
    Mn(III) 介导的氧化自由基环化反应可用于构建多环化合物。在雷公藤内酯 (3) 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全合成中,通过 Mn(OAc)3 介导的一系列无环前体 6-9 的氧化自由基环化,构建了三环骨架 4 和 5。发现添加催化量的镧系元素三氟甲磺酸盐可显着提高这些自由基环化反应的速率和立体选择性。还研究了苄氧取代基和α-取代基(氯和甲基)对自由基环化反应的影响。提出了过渡态模型来解释观察到的立体选择性。
    DOI:
    10.1021/ja993598n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riptolide, (−)-Triptonide, (+)-Triptophenolide, and (+)-Triptoquinonide
    作者:Dan Yang、Xiang-Yang Ye、Ming Xu
    DOI:10.1021/jo9919613
    日期:2000.4.1
    The first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riptolide (1), (-)-triptonide (2), (+)-triptophenolide (3), and (+)-triptoquinonide (4) was completed. The key step involves lanthanide triflate-catalyzed oxidative radical cyclization of (+)-8-phenylmenthyl ester 30 mediated by Mn(OAc)3, providing intermediate 31 with good chemical yield (77%) and excellent diastereoselectivity (dr 38:1). (+)-Triptophenolide
    (-)-雷公藤甲素(1),(-)-雷公藤酮(2),(+)-雷公藤酚(3)和(+)-雷公醌(4)的第一对映选择性全合成完成。关键步骤涉及镧系元素三氟甲磺酸盐催化由Mn(OAc)3介导的(+)-8-苯基薄荷基酯30的氧化自由基环化,为中间体31提供了良好的化学收率(77%)和出色的非对映选择性(dr 38:1)。然后以> 99%对映体过量(> 99%ee)制备(+)-三苯酚甲醚(5),并容易地转化为天然产物1-4。此外,提出了过渡态模型来解释在手性β-酮酯17(无α-取代基)和17a(有α-氯取代基)的氧化自由基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相反的手性诱导作用。
  • A Concise Total Synthesis of Triptolide
    作者:Dan Yang、Xiang-Yang Ye、Ming Xu、Kwan-Wah Pang、Ning Zou、Roy M. Letcher
    DOI:10.1021/jo981362g
    日期:1998.9.1
  • Investigation of Mn(III)-Based Oxidative Free Radical Cyclization Reactions toward the Synthesis of Triptolide:  The Effects of Lanthanide Triflates and Substituents on Stereoselectivity
    作者:Dan Yang、Xiang-Yang Ye、Ming Xu、Kwan-Wah Pang、Kung-Kai Cheung
    DOI:10.1021/ja993598n
    日期:2000.3.1
    Mn(III)-mediated oxidative free radical cyclization reactions are useful for construction of polycyclic compounds. In the total synthesis of triptolide (3) and its related compounds, construction of tricyclic skeletons 4 and 5 was achieved by the Mn(OAc)3-mediated oxidative radical cyclization of a series of acyclic precursors 6−9. The addition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lanthanide triflates was found
    Mn(III) 介导的氧化自由基环化反应可用于构建多环化合物。在雷公藤内酯 (3) 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全合成中,通过 Mn(OAc)3 介导的一系列无环前体 6-9 的氧化自由基环化,构建了三环骨架 4 和 5。发现添加催化量的镧系元素三氟甲磺酸盐可显着提高这些自由基环化反应的速率和立体选择性。还研究了苄氧取代基和α-取代基(氯和甲基)对自由基环化反应的影响。提出了过渡态模型来解释观察到的立体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