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4,4a,5,6,7,8-六氢-4a-甲基-2(3H)-萘酮 | 4087-39-2

中文名称
(S)-(+)-4,4a,5,6,7,8-六氢-4a-甲基-2(3H)-萘酮
中文别名
(S)-(+)-10-甲基-1(9)-辛基-2-酮;(S)-(+)-4A-甲基-2,3,4,4A,5,6,7,8-八氢-2-萘酮
英文名称
(S)-(+)-4,4a,5,6,7,8-hexahydro-4a-methyl-2(3H)-naphthalenone
英文别名
(+)-hexahydro-10β-methylnaphthal-4-en-3-one;10-Methyl-Δ1,9-2-octalone;(+)-(4aS)-4,4a,5,6,7,8-hexahydro-4a-methylnaphthalene-2(3H)-one;6-methylbicyclo[4,4,0]dec-1-en-3-one;4,4a,5,6,7,8-hexahydro-4a-methyl-naphthalen-2(3H)-one;(S)-4a-methyl-4,4a,5,6,7,8-hexahydro-3H-naphthalen-2-one;(+)-4a-methyl-4,4a,5,6,7,8-hexahydronaphthalen-2(3H)-one;(S)-(+)-10-Methyl-1(9)-octal-2-one;(4aS)-4a-methyl-3,4,5,6,7,8-hexahydronaphthalen-2-one
(S)-(+)-4,4a,5,6,7,8-六氢-4a-甲基-2(3H)-萘酮化学式
CAS
4087-39-2
化学式
C11H16O
mdl
MFCD00064464
分子量
164.247
InChiKey
OHERZLWVBJCXOF-NSHDSAC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31.73°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018 g/mL at 20 °C(lit.)
  • 闪点:
    113 °C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27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14299000
  • 安全说明:
    S23,S24/25
  • 储存条件:
    请将药品存放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并密封保存。

SDS

SDS:4f8f1ede89b6db1644d080d0ce89b36f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S)-(+)-4,4a,5,6,7,8-六氢-4a-甲基-2(3H)-萘酮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1H16O
分子式
: 164.24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建议的贮存温度: 2 - 8 °C
充气保存 对空气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对呼吸系统保护.对少量挥发请采用美国OV/AG (US)标准类型的 或欧洲ABEK (EU EN
14387)标准类型的呼吸器过滤器.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透明, 液体
颜色: 黄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113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1.018 g/cm3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Decarboxylative Alkylation Reactions: Catalyst Development, Substrate Scope,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作者:Douglas C. Behenna、Justin T. Mohr、Nathaniel H. Sherden、Smaranda C. Marinescu、Andrew M. Harned、Kousuke Tani、Masaki Seto、Sandy Ma、Zoltán Novák、Michael R. Krout、Ryan M. McFadden、Jennifer L. Roizen、John A. Enquist、David E. White、Samantha R. Levine、Krastina V. Petrova、Akihiko Iwashita、Scott C. Virgil、Brian M. Stoltz
    DOI:10.1002/chem.201003383
    日期:2011.12.9
    functions with nearly identical efficiency in terms of yield and enantioselectivity. Catalyst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exploration of reaction scope, and applications in target‐directed synthesis are reporte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se alkylation reactions occur through an unusual inner‐sphere mechanism involving binding of the prochiral
    在钯配合物与各种膦恶唑啉 (PHOX) 配体的存在下,通过不稳定的前手性烯醇化亲核试剂对烯丙基和炔丙基亲电子试剂进行新颖的对映选择性烷基化来获得 α-季酮。三类烯醇化物前体获得了优异的产率和高对映体过量:烯醇碳酸酯、烯醇硅烷和外消旋 β-酮酯。这些底物类别中的每一种在产率和对映选择性方面都具有几乎相同的效率。报道了催化剂的发现和开发、反应条件的优化、反应范围的探索以及在靶向合成中的应用。实验观察表明,这些烷基化反应通过一种不寻常的内球机制发生,涉及前手性烯醇化亲核试剂直接与钯中心结合。
  • Tremorgenic Indole Alkaloids. The Total Synthesis of (−)-Penitrem D
    作者:Amos B. Smith、Naoki Kanoh、Haruaki Ishiyama、Noriaki Minakawa、Jon D. Rainier、Richard A. Hartz、Young Shin Cho、Haifeng Cui、William H. Moser
    DOI:10.1021/ja034842k
    日期:2003.7.1
    A convergent, 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 the architecturally complex tremorgenic indole alkaloid (-)-penitrem D (4) has been achieved. Highlights of the synthesis include an efficien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 the stereocontrolled assembly of the I-ring; discovery of a novel autoxidation to introduce the C(22) tertiary hydroxyl group, required for tremorgenic activity;
    结构复杂的震颤吲哚生物碱 (-)-penitrem D (4) 的收敛、立体控制全合成已经实现。合成的亮点包括对西半球的高效、不对称合成;I形环的立体控制组装;发现了一种新的自动氧化,以引入震颤活动所需的 C(22) 叔羟基;充分阐述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联盟,利用专门为此目的制定的吲哚合成协议;以及利用 Sc(OTf)(3-) 促进的反应级联的 A 和 F 环的后期立体选择性构建。导致 (-)-penitrem D (4) 的最长线性序列为 43 步。
  • An end-game strategy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G-H-I rings of penitrem D, A tremorgenic indole alkaloid
    作者:Amos B. Smith、Mitsuaki Ohta、William M. Clark、James W. Leahy
    DOI:10.1016/s0040-4039(00)93371-9
    日期:1993.5
    synthetic approach to the G-H-I ring system of penitrem D has been developed in a model study. To generate the requisite carbon framework, the Stork protocol was utilized for coupling of a scalemic metalloenamine with an epoxide derived from D-glyceraldehyde. Pyran ring formation was then effected via BF3·OEt2-promoted cyclization of a δ-hydroxy allylic acetate.
    在模型研究中,已开发出一种综合的方法来合成Penitrem D的GHI环系统。为了生成必要的碳骨架,利用Stork方案将鳞状金属烯胺与衍生自D-甘油醛的环氧化物偶联。然后通过BF 3 ·OEt 2促进的δ-羟基烯丙基乙酸酯的环化作用实现吡喃环的形成。
  • Organocuprate Conjugate Addition: Structural Features of Diastereomeric and Supramolecular π-Intermediates
    作者:Wolfram Henze、Tobias Gärtner、Ruth M. Gschwind
    DOI:10.1021/ja8041433
    日期:2008.10.15
    8-hexahydro-4a-methyl-naphthalen-2(3H)-one and Me2CuLi or Me2CuLi x LiX (X = I, CN) in diethyl ether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ormation of two intermediate cuprate enone pi-complexes on both sides of the double bond is observed. In addition,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enone adopted in the major beta-face pi-complex rationalizes the exclusive syn addition observed in the synthetic product
    在与有机铜酸盐试剂共轭加成的反应途径中,Cu(I) pi 络合物和 Cu(III) σ 络合物已被确定为中心的、核磁共振可检测的中间体。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具有大量手性烯酮的 pi 中间体的结构或 pi 配合物在乙醚中的主要聚集水平和聚集结构的实验证据。此外,pi 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对其高反应性和非对映选择性至关重要,但尚未通过实验合理化。因此,4,4a,5,6,7,8-hexahydro-4a-methyl-naphthalen-2(3H)-one 和 Me2CuLi 或 Me2CuLi x LiX (X = I, CN) 在乙醚中的 pi 中间体为进行了详细调查。首次,观察到在双键两侧形成两个中间铜酸烯酮 pi 络合物。此外,主要 β 面 pi 复合物中采用的烯酮构象使在合成产品中观察到的独特的顺式添加合理化。为了研究聚集水平和结构,对含有 Me2CuLi x LiX(X = I,CN)和三个非手性烯酮的
  • Hydrodealkenylative C(sp <sup>3</sup> )–C(sp <sup>2</sup> ) bond fragmentation
    作者:Andrew J. Smaligo、Manisha Swain、Jason C. Quintana、Mikayla F. Tan、Danielle A. Kim、Ohyun Kwon
    DOI:10.1126/science.aaw4212
    日期:2019.5.17
    681; see also p. 635 Cleavage of the bond between saturated and double-bonded carbons by ozone and iron can diversify abundant natural products. Chemical synthesis typically relies on reactions that generate complexity through elaboration of simple starting materials. Less common are deconstructive strategies toward complexity—particularly those involving carbon-carbon bond scission. Here, we introduce
    去除烯烃 植物产生大量结构复杂的萜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药物和其他精细化学品的有用前体。然而,这些化合物的碳骨架限制了可用的多样化途径。斯马利戈等人。现在表明,用臭氧、铁氧化剂和氢原子供体连续处理可以从萜烯和相关化合物中干净地裂解悬垂的烯烃(参见 Caille 的观点)。打破饱和和双键碳中心之间的键提供了从容易获得的廉价前体中获得理想手性中间体的直接途径。科学,这个问题 p。681;另见 p. 635 臭氧和铁对饱和碳和双键碳之间的键的裂解可以使丰富的天然产物多样化。化学合成通常依赖于通过精制简单起始材料而产生复杂性的反应。不太常见的是针对复杂性的解构策略——尤其是那些涉及碳-碳键断裂的策略。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种这样的转化:C(sp3)–C(sp2) 键的加氢脱烯基裂解,在室温以下进行,使用臭氧、铁盐和氢原子供体。这些反应在非无水溶剂中进行,并向空气开放;30分钟内完成;并以高产量交付他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