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瑞米芬是他莫昔芬的氯乙基衍生物。它能与乳腺癌细胞浆内的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并进入细胞核内调节mR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癌细胞增殖分化。口服吸收安全,4小时内达到血浆浓度峰值,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用药量成正比。托瑞米芬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分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因此可出现肝肠循环。它具有抗雌激素和抗肿瘤作用,结合在雌激素受体上,阻止由雌激素引起的染色体基因合成及肿瘤细胞生长。适用于绝经后乳腺癌以及治疗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无论长期用药还是短期用药都没有明显毒性。
适应证托瑞米芬适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阳性(或不详)的转移性乳腺癌。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托瑞米芬口服几乎完全被人体吸收,首过效应较小。在给药剂量10~680毫克之间时,其吸收率是非剂量依赖性的。通常在用药后2~4小时内达到血浆药峰浓度。若每天服用60毫克,约4周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若每天服用200~400毫克,2周内即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T1/2α为4小时,分布于肺部的浓度最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7%,T1/2β为5天。托瑞米芬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N-去甲托瑞米芬,具有非常微弱的抗雌激素作用。它主要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只有小部分从肾脏排泄。此药物存在肝肠循环。
临床评价托瑞米芬治疗晚期乳腺癌效果良好,尤其对肺转移及软组织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疗效显著。作为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托瑞米芬可预防骨质丧失,减少骨折的发生,并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潜力。它是继三苯氧胺之后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抗雌激素药物,可以替代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前和后妇女早、晚期乳腺癌。对于雌激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有效率为50%。
不良反应托瑞米芬为白色结晶,熔点108~110℃。枸橼酸托瑞米芬(C26H28ClNO·C6H8O7):熔点160~162℃。盐酸托瑞米芬(C26H28ClNO·HCl):熔点194~196℃。
用途托瑞米芬是一种他莫昔芬类似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和对雌激素受体较高的亲和力。临床用于绝经后雌激素受体呈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并特别适用于晚期复发、不能或不宜手术的乳腺癌。
生产方法4-(2-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二苯甲酮与3-苯基丙烯醛,在氢化铝锂存在下缩合,然后在含氯化氢的乙醇溶液中回流脱水生成烯键,最后进行氯化反应得到托瑞米芬。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toremifene | 1184963-55-0 | C26H28ClNO | 405.967 |
—— | 4-hydroxy-1,2-diphenyl-1-[4-[2-N,N-dimethylamino]ethoxy]-phenyl-1-butene | 1262682-37-0 | C26H29NO2 | 387.522 |
1,2-二苯基-1-[4-[2-(二甲基氨基) 乙氧基]-苯基] 丁烷-4-醇 | (Z)-1,2-diphenyl-1-[4-[2-(N,N-dimethylamino)ethoxy]phenyl]-1-buten-4-ol | 97151-03-6 | C26H29NO2 | 387.522 |
(Z)-4-(4-羟基-1,2-二苯基丁-1-烯基)苯酚 | 4-(4-hydroxyphenyl)-3,4-diphenyl-but-3-en-1-ol | 89778-37-0 | C22H20O2 | 3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