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丙醇-13C3 | 1173020-91-1

中文名称
1-丙醇-13C3
中文别名
1-丙醇-<sup>13</sup>C<sub>3</sub>
英文名称
13C3-1-propanol
英文别名
1-Propanol-13C3;(1,2,3-13C3)propan-1-ol
1-丙醇-13C3化学式
CAS
1173020-91-1
化学式
C3H8O
mdl
——
分子量
63.0629
InChiKey
BDERNNFJNOPAEC-VMIGTVK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C13取代的一氧化碳乙醛 在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1-丙醇-1-13C1-丙醇-13C3
    参考文献:
    名称:
    CO 和乙醛之间的电还原 C-C 耦合成多碳产品的机理洞察
    摘要:
    通过电化学 CO2 和 CO 还原反应(CO2RR 和 CORR)生产有价值的多碳 (C3+) 产品是可取的,但是,缺乏使 CC 耦合超越 CO 与有价值产品的自耦合的机制理解。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结合同位素标记和原位光谱研究阐明了 CO 和乙醛之间的 CC 耦合机制,乙醛是 CO2RR 和 CORR 的反应中间体。CO 在偶联过程中攻击乙醛的羰基碳,CO 中的碳最终位于生成的 1-丙醇的羟甲基 (-CH2OH) 中。当 CORR 与添加的乙醛一起进行时,CO 和乙醛之间确实会发生偶联,
    DOI:
    10.1021/jacs.9b118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oosting CO<sub>2</sub> electroreduction to C<sub>2+</sub> products on fluorine-doped copper
    作者:Xupeng Yan、Chunjun Chen、Yahui Wu、Yizhen Chen、Jianling Zhang、Rongjuan Feng、Jing Zhang、Buxing Han
    DOI:10.1039/d1gc04824d
    日期:——

    CO2 could be efficiently converted into C2+ products over a fluorine doped Cu catalyst, with high faradaic efficiency (70.4%) and current density (above 400 mA cm−2), which benefited from the boost the adsorption of CO intermediate.

    二氧化碳可以在掺氟铜催化剂的作用下高效地转化为C2+产物,其法拉第效率(70.4%)和电流密度(高于400 mA cm-2)均很高,这得益于CO中间体吸附的增强。
  • Boos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Electrochemical CO <sub>2</sub>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by Enhancing CO <sub>2</sub> Diffusion through a Porous Organic Cage
    作者:Chunjun Chen、Xupeng Yan、Yahui Wu、Shoujie Liu、Xiudong Zhang、Xiaofu Sun、Qinggong Zhu、Haihong Wu、Buxing Han
    DOI:10.1002/anie.202202607
    日期:2022.6.7
    Porous organic cages (POCs) were used as an additive to enhance the CO2 diffusion in flow cell catalyst layers, thus boost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CO2 electroreduction reaction. The Faradaic efficiency (FE) of C2+ products reached 76.1 % when Cu-nanorod/CC3 (one of the POCs) was used. The diffusion of CO2 through CC3 to the nanocatalyst surface is easier than in liquid electrolyte, therefore more
    多孔有机笼 (POC) 用作添加剂以增强流通池催化剂层中的 CO 2扩散,从而提高 CO 2电还原反应的生产率。当使用 Cu-nanorod/CC3(POC 之一)时,C2+ 产品的法拉第效率 (FE) 达到 76.1%。CO 2通过CC3扩散到纳米催化剂表面比在液体电解质中更容易,因此更多的CO 2分子与纳米催化剂接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