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甲基-3-亚甲基-1-环己烯 | 23611-15-6

中文名称
1-甲基-3-亚甲基-1-环己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yl-3-methylene-1-cyclohexene
英文别名
1-methylene-3-methyl-2-cyclohexene;1-methyl-3-methylenecyclohexene;3-methylcyclohexene;3-methylene-1-methyl-cyclohexene;1-Methyl-3-methylen-cyclohexen-(1);3-Methylen-1-methyl-1-cyclohexen;1-methyl-3-methylidenecyclohexene
1-甲基-3-亚甲基-1-环己烯化学式
CAS
23611-15-6
化学式
C8H12
mdl
——
分子量
108.183
InChiKey
LJNIRZXCJFJLR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35-136 °C
  • 密度:
    0.8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聚(1,6-庚二炔),一种可掺杂至高导电性的独立聚合物薄膜
    摘要:
    1,6-庚二炔在均相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浓缩溶液表面上的聚合导致不溶性、具有金属光泽的独立薄膜。通过用受体处理这些薄膜的“掺杂”导致高达 1 S/cm 的电导率。该聚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分子结构、固态结构和物理性质、掺杂过程的性质以及其热和氧化稳定性。聚(1,6-庚二炔)在其分子和固态结构中提供了与聚乙炔的许多对比,从而产生了关于导电聚合物要求的一些信息。至少在过去的 25 年中,导电聚合物一直是零星关注的主题。聚乙炔 4 独立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这种以前以粉末形式研究过的共轭多烯的兴趣的重生。薄膜更适合研究物理特性和许多潜在的应用。随后发现许多掺杂剂可以有效地将导电性提高到金属范围。6 在本研究开始时,聚合过程中没有其他取代的多烯形成原位膜。我们最初的目标是确定其他共轭多烯是否可以首先原位聚合成独立的薄膜,然后掺杂到高导电性。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柔性、延展性、热转变、氧化稳定性等
    DOI:
    10.1021/ja00351a04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用有机硼烷合成。2 1。α-和gd-氨基甲酮的合成
    摘要:
    描述了使用烯丙基有机硼烷作为关键中间体的选择性合成α-和gd-大马士革的方法。
    DOI:
    10.1016/s0040-4039(00)85153-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with organoboranes. 21. Synthesis of α- and gd-bamascone
    作者:Marek Zaidlewicz
    DOI:10.1016/s0040-4039(00)85153-9
    日期:1986.1
    Selective syntheses of α- and gd-damascone, using allylic organoboranes as the key intermediates, are described.
    描述了使用烯丙基有机硼烷作为关键中间体的选择性合成α-和gd-大马士革的方法。
  • Dithioallyl cation (3 + 2) cycloadditions under aprotic reaction conditions: rapid access to spiro-fused cyclopentane scaffolds
    作者:Frederick Degroote、Bram Denoo、Bram Ryckaert、Brenda Callebaut、Kristof Van Hecke、Jan Hullaert、Johan M. Winne
    DOI:10.1039/d3ob01273e
    日期:——
    We report a general method to effect all-carbon (3 + 2) cycloadditions that can elaborate cyclopentenes from a range of olefins. The required dithioallyl cation reagents can be generated in a newly developed mild protocol starting from 2-allyloxypyridine precursors, thus avoiding the use of strong Brønsted acids. The novel method significantly expands the substrate scope, which now also includes acid-sensitive
    我们报告了一种实现全碳 (3 + 2) 环加成的通用方法,该方法可以从一系列烯烃中合成环戊烯。所需的二硫代烯丙基阳离子试剂可以在新开发的温和方案中从 2-烯丙氧基吡啶前体开始生成,从而避免使用强布朗斯台德酸。这种新方法显着扩大了底物范围,现在还包括酸敏感烯烃,从而能够从简单且容易获得的起始材料制备以前无法获得的螺稠合支架类型。
  • Smithson, Tracy L.; Ibrahim, Nan; Wieser, Hal,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83, vol. 61, p. 442 - 453
    作者:Smithson, Tracy L.、Ibrahim, Nan、Wieser, Hal
    DOI:——
    日期:——
  • Mechanistic impact of oxime formation accompanying 1,3-dipolar cycloadditions of nitrile oxides
    作者:Janusz Baran、Herbert Mayr
    DOI:10.1021/jo00282a012
    日期:1989.10
  • First [4 + 3]-cycloaddition of a 1,3-dipole with a 1,3-diene
    作者:Janusz Baran、Herbert Mayr
    DOI:10.1021/ja00255a052
    日期:1987.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