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
这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烈不愉快的吡啶气味。它溶于丙酮和乙醚,并能与水及乙醇混溶。
用途
2-甲基吡啶用作溶剂和色层分析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工业。此外,它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吡啶醇的重要中间体。它还可用于制备多种化学品,如2-乙烯基吡啶、氮肥增效剂(N-Serve)、长效磺胺药物、抗矽肺病药、牲畜驱虫药、家禽用药、有机磷解毒剂、局部麻醉药、泻药、胶片感光剂的添加物、染料中间体和橡胶促进剂等。作为合成医药、染料、树脂的原料,它可以制备化肥增效剂、除草剂、牲畜驱虫剂、橡胶促进剂及染料中间体等多种产品。此外,它还用于药品、染料、橡胶等化学品的合成,并可用作溶剂和实验试剂。
2-甲基吡啶还可用于检定钴、氰酸盐和铁,进行有机合成。
生产方法
吡啶和甲基吡啶过去主要从煤焦化副产品中回收。这些化合物分布在焦炉煤气、粗苯和焦油中。通常,吡啶类水合物在硫铵母液中的沸点较低,在95-97℃之间。通过精馏可以从中提取2-甲基吡啶。
随着2-甲基吡啶用途的扩大,合成法生产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国外约95%的2-甲基吡啶及类似化合物是通过合成方法生产的。主要的合成方法有乙醛法、乙炔法和丙烯腈法等。乙醛法涉及乙醛、甲醛与氨反应生成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乙炔法则通过乙炔与氨反应,得到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乙烯法则在乙烯与氨反应时产生2-甲基吡啶及2-甲基-5-乙基吡啶。丙烯腈法则是在过量丙酮参与下与丙烯腈反应生成2-甲基吡啶,同时丙烯醛与氨反应主要生成3-甲基吡啶。
生产方法
以乙醛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气相反应,温度控制在350~500℃之间,即可得到2-甲基吡啶。副产物包括4-甲基吡啶。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大鼠口服LD50:790毫克/公斤;小鼠口服LD50:674毫克/公斤
刺激数据
兔子皮肤接触10毫克/24小时,表现为轻度刺激;兔子眼睛接触0.75毫克,表现为重度刺激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较易燃,受热会产生有毒的氧化氮气体
储运特性
应存放在通风、低温和干燥的库房中,并与其他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以及1211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