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dines, since compounds with these groups also show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6]. Apart from compound Ia, the initial substances used were its analogs with an unsubstituted phenyl group (Ib) and with the meta-tolyl group (Ic) in position 1 of the pyrazoline nucleus (all pyrazolines I were described in [3]). Aminopyrazolines Ia-c participate in reactions with phenyland benzoylisothiocyanates
以前的研究[1]表明,1-(间三
氟甲基苯基)-3-
氨基-2-
吡唑啉(Ia),在
生物学文献中称为BW755C,是环加
氧酶和
脂肪加
氧酶的有效
抑制剂。后一种酶调节
花生四烯酸形成
白三烯,其在炎症过程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这解释了化合物 Ia 的高抗炎活性。其众多类似物,即 1-芳基-3-
氨基-2
吡唑啉,已在专利和
生物文献(例如 [3-5])中描述为具有广泛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包括抗炎、抗过敏、和杀菌活性。我们选择通过从相应的
硫脲和脒制备它们来扩大已知的 l-芳基-
3-氨基吡唑啉的数量,因为具有这些基团的化合物也显示出显着的药理活性 [6]。除化合物 Ia 外,所用的初始物质是其类似物,其在
吡唑啉核的 1 位具有未取代的
苯基 (Ib) 和间
甲苯基 (Ic)(所有
吡唑啉 I 均在 [3] 中进行了描述)。
氨基
吡唑啉 Ia-c 参与与
苯基和
苯甲酰异
硫氰酸酯的反应,形成相应的 3-(N'
苯基或
苯甲酰-
硫脲基)-2-
吡唑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