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4-chloro-2-nitrophenylpyruvate | 199526-9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4-chloro-2-nitrophenylpyruvate
英文别名
3-chloro-6-(methoxalylmethyl)-1-nitrobenzene;methyl 3-(4-chloro-2-nitrophenyl)-2-oxopropanoate
methyl 4-chloro-2-nitrophenylpyruvate化学式
CAS
199526-95-9
化学式
C10H8ClNO5
mdl
——
分子量
257.63
InChiKey
NTUGQQXOGYZOK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1.2±32.0 °C(Predicted)
  • 密度:
    1.43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89.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4-chloro-2-nitrophenylpyruvat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吡啶三氟化硼乙醚氢气红铝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56.0h, 生成 7-chloro-1,4-dihydro-1-(2-methylbenzoyl)-3(2H)-quinolinone dimethyl acetal
    参考文献:
    名称:
    含肟-O-磺酸部分的双环稠合杂环的合成和利尿活性。
    摘要:
    为了研究M17055(1)的环状利尿作用的起源,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变体(3-9),方法是修饰喹啉酮骨架,并将它们的利尿作用与狗中的Lead 1和呋塞米进行比较。 。已经发现,由附着在四氢吡啶环系统上的4-肟-O-磺酸和1-N-酰基羰基部分的排列排列所提供的负电荷分布模式对于活性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强烈支持了Na(+)-K(+)-2Cl(-)共转运蛋白活性位点的先前提出的模型。还报道了化合物9的合成所需的二氢噻吩并[3,2-b]吡啶-7(4H)-单环系统的首次合成。
    DOI:
    10.1016/s0223-5234(00)00122-7
  • 作为产物:
    描述:
    草酸二甲酯4-氯-2-硝基甲苯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40%的产率得到methyl 4-chloro-2-nitrophenylpyruv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肟-O-磺酸部分的双环稠合杂环的合成和利尿活性。
    摘要:
    为了研究M17055(1)的环状利尿作用的起源,设计并合成了几种变体(3-9),方法是修饰喹啉酮骨架,并将它们的利尿作用与狗中的Lead 1和呋塞米进行比较。 。已经发现,由附着在四氢吡啶环系统上的4-肟-O-磺酸和1-N-酰基羰基部分的排列排列所提供的负电荷分布模式对于活性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强烈支持了Na(+)-K(+)-2Cl(-)共转运蛋白活性位点的先前提出的模型。还报道了化合物9的合成所需的二氢噻吩并[3,2-b]吡啶-7(4H)-单环系统的首次合成。
    DOI:
    10.1016/s0223-5234(00)0012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ricyclic compounds having fungicidal activity,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申请人:SANKYO COMPANY LIMITED
    公开号:EP0807631A1
    公开(公告)日:1997-11-19
    Compounds of formula (I): [in which: R1 represents halogen, alkyl, haloalkyl, alkoxy, haloalkoxy, cycloalkyl, or cycloalkyloxy; R2 represents hydrogen or halogen; R3 represents hydrogen, alkyl, or cycloalkyl; and the dotted line represents a single or double carbon-carbon bond]; and salts thereof have valuable fungicidal activities which make them of considerable value in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式(I)化合物: 其中R1 代表卤素、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环烷基或环烷氧基;R2 代表氢或卤素;R3 代表氢、烷基或环烷基;虚线代表单碳碳键或双碳碳键];及其盐类具有重要的杀菌活性,使其在农业和园艺领域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 METHOD FOR PURIFYING PYRUVIC ACID COMPOUNDS
    申请人: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公开号:EP0937703A1
    公开(公告)日:1999-08-25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rected to a method for purifying pyruvic acid compounds, which method comprises reacting a pyruvic acid compound of general formula (I): wherein R1 is an optionally substituted lower alkyl group, a lower alkenyl group, a lower alkynyl group, a cycloalkyl group, an aryl group, or a heterocyclic group, and R2 is a lower alkyl group, with a bisulfite of general formula (II):         MHSO3     (II) wherein M is NH4 or an alkali metal, to give a bisulfite adduct of the pyruvic acid compound and then decomposing the adduct with an aci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pyruvic acid compounds can be purified by simple and easy procedures without using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distillation or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 above method is advantageous as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n an industrial scale.
    本发明涉及一种纯化丙酮酸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通式(I)的丙酮酸化合物反应: 其中 R1 是任选取代的低级烷基、低级烯基、低级炔基、环烷基、芳基或杂环基,R2 是低级烷基,与通式(II)的亚硫酸氢盐反应: MHSO3 (II) 其中 M 为 NH4 或碱金属,以得到丙酮酸化合物的亚硫酸氢盐加合物,然后用酸分解该加合物。根据本发明,丙酮酸化合物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程序进行纯化,而无需使用蒸馏或柱层析等纯化技术,上述方法作为一种工业规模的生产工艺是非常有利的。
  • US5773618A
    申请人:——
    公开号:US5773618A
    公开(公告)日:1998-06-30
  • US5981752A
    申请人:——
    公开号:US5981752A
    公开(公告)日:1999-11-09
  • US6348617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348617B1
    公开(公告)日:2002-02-19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