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3-methyl-1H-pyrazol-1-yl)propionate | 371118-7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3-methyl-1H-pyrazol-1-yl)propionate
英文别名
methyl 3-(3'-methylpyrazol-1'-yl)propionate;methyl 3-(3-methyl-1H-pyrazol-1-yl)propanoate;methyl 3-(3-methylpyrazol-1-yl)propanoate
methyl 3-(3-methyl-1H-pyrazol-1-yl)propionate化学式
CAS
371118-71-7
化学式
C8H12N2O2
mdl
MFCD02736229
分子量
168.195
InChiKey
LMOGXBOZXLEWP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2.3±23.0 °C(Predicted)
  • 密度:
    1.1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3-(3-methyl-1H-pyrazol-1-yl)propionatesodium acetate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83.4%的产率得到methyl 3-(4-bromo-3-methyl-1H-pyrazol-1-yl)prop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直接证明 4-bromo-3(5)-methylpyrazoles 的互变异构性质
    摘要:
    互变异构是吡唑的关键特征,它与吡唑中两个氮之间的氢转移有关。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除了某些极端条件外,3(5)-取代吡唑衍生物的互变异构体不能作为单独的化合物分离。在这里,利用 N-取代抑制互变异构化并允许它们分离和分离的事实,合成、分离和进一步修饰了 3(5)-吡唑的 N-丙酸酯的单个异构体,并进一步修改了数次而不改变初始 3-或 5-甲基构型。然而,一旦去除了与氮相连的基团,两个单独的异构体就恢复了它们的互变异构体特性,并成为相同的互变异构体混合物,正如预期的那样。通过 NMR 光谱的密切监测生动地证明了 3(5)-吡唑衍生物的互变异构特性的损失,然后沿着旨在可能分离两个互变异构体的化学转化集恢复。未能分离它们再次证明溶液中互变异构体的动态平衡是3(5)-甲基吡唑的固有特性。
    DOI:
    10.1002/jhet.452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直接证明 4-bromo-3(5)-methylpyrazoles 的互变异构性质
    摘要:
    互变异构是吡唑的关键特征,它与吡唑中两个氮之间的氢转移有关。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除了某些极端条件外,3(5)-取代吡唑衍生物的互变异构体不能作为单独的化合物分离。在这里,利用 N-取代抑制互变异构化并允许它们分离和分离的事实,合成、分离和进一步修饰了 3(5)-吡唑的 N-丙酸酯的单个异构体,并进一步修改了数次而不改变初始 3-或 5-甲基构型。然而,一旦去除了与氮相连的基团,两个单独的异构体就恢复了它们的互变异构体特性,并成为相同的互变异构体混合物,正如预期的那样。通过 NMR 光谱的密切监测生动地证明了 3(5)-吡唑衍生物的互变异构特性的损失,然后沿着旨在可能分离两个互变异构体的化学转化集恢复。未能分离它们再次证明溶液中互变异构体的动态平衡是3(5)-甲基吡唑的固有特性。
    DOI:
    10.1002/jhet.45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 and C-azolyl-substituted pyrazolo[1,5-a]pyrimidines by recyclization of pyrimidinium salts
    作者:Gevorg G. Danagulyan、Araksya K. Tumanyan、Oganes S. Attaryan、Rafael A. Tamazyan、Anna G. Danagulyan、Armen G. Ayvazyan
    DOI:10.1007/s10593-015-1724-3
    日期:2015.5
    We studied the reaction of 2-(ethoxycarbonyl)methyl-1,4,6-trimethylpyrimidinium iodide with hydrazides of N-azolyl- and D-pyrazolylsubstituted carboxylic acids, which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ng the respective esters with hydrazine hydrate. This reaction was shown to result in recycl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ethyl 2-(pyrazolylalkyl)- and 2-(azolylalkyl)-5,7-dimethylpyrazolo[1,5-a]pyrimidine-3-carboxylates. Besides pyrazolopyrimidines, the separation of reaction mixture provided in some cases also another recyclization product, 2-hydroxy-5,7-dimethylpyrazolo[1,5-a]pyrimidine.
  • Vilsmeier-Haack formylation of 1H-pyrazoles
    作者:K. S. Badalyan、A. E. Akopyan、H. S. Attaryan、G. V. Asratyan
    DOI:10.1134/s1070363214040331
    日期:2014.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