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1,2-phenylene)bis(1-benzyl-1H-1,2,3-triazole) | 1217053-71-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1,2-phenylene)bis(1-benzyl-1H-1,2,3-triazole)
英文别名
1-Benzyl-4-[2-(1-benzyltriazol-4-yl)phenyl]triazole;1-benzyl-4-[2-(1-benzyltriazol-4-yl)phenyl]triazole
4,4'-(1,2-phenylene)bis(1-benzyl-1H-1,2,3-triazole)化学式
CAS
1217053-71-8
化学式
C24H20N6
mdl
——
分子量
392.463
InChiKey
PYPGNYZNHKHHK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61.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1,2-phenylene)bis(1-benzyl-1H-1,2,3-triazole) 、 trimethoxonium tetrafluoroborate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7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阴离子识别的新型卤素键合 1,2-碘-三唑鎓-三唑苯基序
    摘要:
    报道了一系列基于新型 1,2-碘-三唑鎓-三唑苯基序的卤素键 (XB) 无环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一维和二维1 H 和19 F NMR 光谱技术的组合阐明了与加入基于邻位取代的碘三唑的 XB 供体相关的关键构象效应。1H NMR 阴离子滴定实验突出了单阳离子 XB 碘-三唑鎓-三唑苯受体的阴离子识别效力,与双阳离子氢键 (HB) 双原三唑鎓受体类似物相比,显着形成更强的卤化物复合物。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提供了对卤化物结合诱导的构象变化和配位模式的见解,揭示了与多齿 XB 供体阵列相关的独特电子和空间结果。
    DOI:
    10.1016/j.poly.2021.115482
  • 作为产物:
    描述:
    1,2-二溴苯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 、 tetrakis(actonitrile)copper(I) hexafluorophosphate 、 potassium carbonate二乙胺三[(1-苄基-1H-1,2,3-三唑-4-基)甲基]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74.5h, 生成 4,4'-(1,2-phenylene)bis(1-benzyl-1H-1,2,3-tr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阴离子识别的新型卤素键合 1,2-碘-三唑鎓-三唑苯基序
    摘要:
    报道了一系列基于新型 1,2-碘-三唑鎓-三唑苯基序的卤素键 (XB) 无环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一维和二维1 H 和19 F NMR 光谱技术的组合阐明了与加入基于邻位取代的碘三唑的 XB 供体相关的关键构象效应。1H NMR 阴离子滴定实验突出了单阳离子 XB 碘-三唑鎓-三唑苯受体的阴离子识别效力,与双阳离子氢键 (HB) 双原三唑鎓受体类似物相比,显着形成更强的卤化物复合物。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提供了对卤化物结合诱导的构象变化和配位模式的见解,揭示了与多齿 XB 供体阵列相关的独特电子和空间结果。
    DOI:
    10.1016/j.poly.2021.11548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tranuclear Copper(I) Iodide Complexes of Chelating Bis(1-benzyl-1<i>H</i>-1,2,3-triazole) Ligand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lid State Photoluminescence
    作者:Gerald F. Manbeck、William W. Brennessel、Christopher M. Evans、Richard Eisenberg
    DOI:10.1021/ic902236n
    日期:2010.3.15
    series of tetranuclear Cu4I4(Ln)2 clusters (1−3) supported by the chelating 4,4′-(4,5-diX-1,2-phenylene)bis(1-benzyl-1H-1,2,3-triazole) ligands (L1, X = H; L2, X = CH3; L3, X = F) have been prepared.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s have shown that the clusters adopt a distorted “step-type” geometry in which the triazole ligands exhibit both chelating and bridging coordination modes to Cu(I) ions. When
    一系列四核的Cu 4我4(大号Ñ)2簇(1 - 3) - (4,5-二由螯合4,4'支持的X - 1,2-亚苯基)双(1-苄基1 ħ制备了(1,2,3-三唑)配体(L1,X = H; L2,X = CH 3 ; L3,X = F)。晶体结构的确定表明,团簇采用扭曲的“阶梯型”几何形状,其中三唑配体对Cu(I)离子表现出螯合和桥联配位模式。当L3以3∶2的CuI / L 3的比例使用H 2 O ,获得结晶产物4。产物4实际上是四核簇3(表示为4a)和双核Cu 2 I 2(L3)2络合物(4b)的1:1共结晶。的X射线结构1,2,和4分别示出以四核和双核形式紧密铜...铜触点的存在。1个1 H NMR实验表明在这些系统中发生快速交换。所有簇在77 K和室温下均以λmax = 495-524 nm的固态发出明亮的光。发射强度衰减符合单个指数,其寿命在室温下大约为10到35微秒,在77 K下大约为
  • A new halogen bonding 1,2-iodo-triazolium-triazole benzene motif for anion recognition
    作者:Thanthapatra Bunchuay、Andrew Docker、Nicholas G. White、Paul D. Beer
    DOI:10.1016/j.poly.2021.115482
    日期:2021.11
    the anion recognition potency of a mono-cationic XB iodo-triazolium-triazole benzene receptor, remarkably forming stronger halide complexes in comparison to a dicationic hydrogen bonding (HB) bis-proto-triazolium receptor analogu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provide insights into halide binding 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nd coordination modes, revealing the unique electronic and steric consequences
    报道了一系列基于新型 1,2-碘-三唑鎓-三唑苯基序的卤素键 (XB) 无环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一维和二维1 H 和19 F NMR 光谱技术的组合阐明了与加入基于邻位取代的碘三唑的 XB 供体相关的关键构象效应。1H NMR 阴离子滴定实验突出了单阳离子 XB 碘-三唑鎓-三唑苯受体的阴离子识别效力,与双阳离子氢键 (HB) 双原三唑鎓受体类似物相比,显着形成更强的卤化物复合物。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提供了对卤化物结合诱导的构象变化和配位模式的见解,揭示了与多齿 XB 供体阵列相关的独特电子和空间结果。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