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5-methyl-2H-tetrazol-2-yl)propan-2-one | 83485-7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5-methyl-2H-tetrazol-2-yl)propan-2-one
英文别名
1-(5-methyltetrazol-2-yl)propan-2-one
1-(5-methyl-2H-tetrazol-2-yl)propan-2-one化学式
CAS
83485-72-7
化学式
C5H8N4O
mdl
MFCD00459725
分子量
140.145
InChiKey
IZQDOVVZZNPJD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9-70 °C(Solv: water (7732-18-5))
  • 沸点:
    284.3±42.0 °C(Predicted)
  • 密度:
    1.3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60.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5-methyl-2H-tetrazol-2-yl)propan-2-one硝酸 作用下, 反应 3.5h, 以9%的产率得到2-(dinitromethyl)-5-methyl-2H-tetr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含氮杂环N-丙酮基衍生物的硝化机理。N-二硝基甲基唑类合成的一般方法
    摘要:
    已经开发了用于合成含氮杂环的 N-二硝基甲基衍生物的通用合成程序。该程序包括四唑、1,2,4-和1,2,3-三唑、吡唑、咪唑及其双环类似物的杂环N-丙酮基衍生物以及羧酸和磺酸的酰亚胺和取代肼的破坏性硝化用硫酸和硝酸的混合物。使用UV和NMR光谱进行反应机理的动力学研究。发现通过将硝鎓离子添加到中间体烯醇的多个键上,然后水解乙酰基部分,将 NO2 基团依次引入到亚甲基片段中。N-丙酮基化合物在硫酸溶液中的烯醇化(由于 CH2 和 CH3 基团)的速率和方向是通过对氘交换动力学的研究来确定的。N-二硝基甲基化合物的合成因副反应复杂,如中间体α-硝基酮的分解、丙酮基部分的甲基硝化、二硝基甲基产物硝化为三硝基甲基衍生物等。
    DOI:
    10.1007/s11172-009-0285-y
  • 作为产物:
    描述:
    5-甲基四氮唑溴丙酮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44%的产率得到1-(5-Methyl-1,2,3,4-tetraazolyl)acetone
    参考文献:
    名称:
    Investigation of the alkylation of nitroazoles with ?-haloketones by13C,15N, and14N NMR
    摘要:
    General methods have been worked out for the alkylation of nitroazoles with bromoacetone, bromoacetophenone, and diazoacetone in homogeneous media and by phase-transfer catalysis. The structures of the N-acetonylazoles were established by C-13, N-15, and N-14 high-resolution NMR spectroscopy.
    DOI:
    10.1007/bf009614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Quaternization of tetrazoles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structures of quaternary tetrazolium salts by 13C NMR spectroscopy
    作者:V. V. Semenov、V. S. Bogdanov、B. S. �l'yanov、L. G. Mel'nikova、S. A. Shevelev、V. M. Zhulin、A. A. Fainzil'berg
    DOI:10.1007/bf00506596
    日期:1982.8
  • CEMEHOB, V. V.;UGRAK, B. I.;SHEVELEV, S. A.;KANISHCHEV, M. I.;BARYSHNIKOV+, IZV. AN CCCP. CEP. XIM.,(1990) N, S. 1827-1836
    作者:CEMEHOB, V. V.、UGRAK, B. I.、SHEVELEV, S. A.、KANISHCHEV, M. I.、BARYSHNIKOV+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