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nitrophenyl)-1H-naphtho[2,3-d]imidazole-4,9-dione | 1467021-9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nitrophenyl)-1H-naphtho[2,3-d]imidazole-4,9-dione
英文别名
2-(4-nitrophenyl)-1H-benzo[f]benzimidazole-4,9-dione
2-(4-nitrophenyl)-1H-naphtho[2,3-d]imidazole-4,9-dione化学式
CAS
1467021-93-7
化学式
C17H9N3O4
mdl
——
分子量
319.276
InChiKey
TVBQSMGPUKULD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48.9±43.0 °C(Predicted)
  • 密度:
    1.53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0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Tuning of the H-bonding ability of imidazole N–H towards the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fluoride and cyanide ions as their sodium salts in water
    摘要:
    由 2,3-二氨基萘醌和不同的醛反应合成了咪唑官能化受体 2-R-1H-萘并[2,3-d]咪唑-4,9-二酮 (2aâh),其中含有作为发色信号单元的萘醌。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氟离子和氰离子时,这些受体显示出颜色变化,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渡带发生了浴色偏移。加入其他阴离子,如 Clâ、Brâ、Iâ、NO3â、AcOâ 和 H2PO4â 时,颜色没有变化。1H NMR 和电化学研究表明,这些受体通过与咪唑 NâH 分子形成 H 键来感知氟离子和氰离子。电子和光谱荧光研究表明,这些受体与氟离子和氰离子的结合常数为±106。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受体中的 R 基团,咪唑 NâH 的酸度可以从 δH 13.70(异丙基)到 14.94 ppm(噻吩)变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理论计算表明,ICT 过渡的 HOMOâLUMO 能隙证实了光谱研究的结果。受体 2f(R=噻吩)还能检测水溶液中的氟离子和氰离子钠盐,并呈现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
    DOI:
    10.1039/c3nj00371j
  • 作为产物:
    描述:
    2,3-二氨基萘-1,4-二酮对硝基苯甲醛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1%的产率得到2-(4-nitrophenyl)-1H-naphtho[2,3-d]imidazole-4,9-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Tuning of the H-bonding ability of imidazole N–H towards the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fluoride and cyanide ions as their sodium salts in water
    摘要:
    由 2,3-二氨基萘醌和不同的醛反应合成了咪唑官能化受体 2-R-1H-萘并[2,3-d]咪唑-4,9-二酮 (2aâh),其中含有作为发色信号单元的萘醌。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加入氟离子和氰离子时,这些受体显示出颜色变化,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过渡带发生了浴色偏移。加入其他阴离子,如 Clâ、Brâ、Iâ、NO3â、AcOâ 和 H2PO4â 时,颜色没有变化。1H NMR 和电化学研究表明,这些受体通过与咪唑 NâH 分子形成 H 键来感知氟离子和氰离子。电子和光谱荧光研究表明,这些受体与氟离子和氰离子的结合常数为±106。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受体中的 R 基团,咪唑 NâH 的酸度可以从 δH 13.70(异丙基)到 14.94 ppm(噻吩)变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理论计算表明,ICT 过渡的 HOMOâLUMO 能隙证实了光谱研究的结果。受体 2f(R=噻吩)还能检测水溶液中的氟离子和氰离子钠盐,并呈现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
    DOI:
    10.1039/c3nj00371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as IDO1 inhibitors
    作者:Liangkun Pan、Qiang Zheng、Yu Chen、Rui Yang、Yanyan Yang、Zhongjun Li、Xiangbao Meng
    DOI:10.1016/j.ejmech.2018.08.013
    日期:2018.9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 (IDO1) mediated kynurenine pathway of tryptophan degradation is identified as an appealing and novel target in immun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In this study, a novel series of 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characteriz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IDO1, and their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was investigated. Among them,
    吲哚胺 2,3-双加氧酶 1 (IDO1) 介导的色酸降解犬尿酸途径被确定为治疗癌症的免疫疗法中一个有吸引力的新靶点。在这项研究中,合成、表征和评估了一系列新的醌衍生物IDO1 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其中,化合物T16、T44、T47、T49、T53和T54显示出有效的IDO1抑制活性,IC 50值介于18和61 nM之间,其效力比正在进行临床试验III评估的INCB024360更有效。此外,化合物T28、T44和T53使大鼠血浆中的犬尿平降低 30%–50%。还评估了表现出优异 IDO1 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对色酸 2,3-双加氧酶 (TDO) 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T28 (IDO1 IC 50  = 120 nM) 显示出有希望的 TDO 抑制 (IC 50 72 nM),并被鉴定为 IDO1/TDO 双重抑制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