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adamantylethynyl)-pyrimidine-5-carbaldehyde | 1189242-6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adamantylethynyl)-pyrimidine-5-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1-adamantyl)CCC4H2N2(CHO)
2-(1-adamantylethynyl)-pyrimidine-5-carbaldehyde化学式
CAS
1189242-66-7
化学式
C17H18N2O
mdl
——
分子量
266.343
InChiKey
MXHBUENYFDHLGL-DNRSYUR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0-162 °C(Solv: cyclohexane (110-82-7))
  • 沸点:
    458.9±37.0 °C(Predicted)
  • 密度:
    1.2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6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9
  • 拓扑面积:
    42.85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adamantylethynyl)-pyrimidine-5-carbaldehyde 在 C20H26N2O 、 二异丙基锌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生成 (+)-(R)-2-methyl-1-(2-(1-adamantylethynyl)pyrimidine-5-yl)propan-1-ol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2-(1-金刚烷基乙炔基)嘧啶-5-甲醛作为Soai不对称自催化反应的起始原料的系统研究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Soai反应的新底物,该底物具有金刚烷基乙炔基残基(1 g),并表现出不对称的自催化作用,产生对映体过量超过99%的产物。为了确保相同的反应条件,所有反应首次在并行合成器系统上进行。对反应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研究,我们报道了在一个反应​​周期(7.2→94.1%ee或3.1→92.1%ee)中,Soai反应中迄今为止报道的对映异构体过量最高。我们的结果导致了一组反应参数,这些参数可产生可重复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新原料1克适用于对此显着反应进行系统的和机械的研究。设计用于量化对映体过量扩增的一系列实验表明,该反应原则上可以用作检测低对映体过量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未知的低对映体过量(0.1–7%)被扩增为一个可检测的。对原始值的反向计算为确定少量对映体过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DOI:
    10.1002/chem.20090063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2-(1-金刚烷基乙炔基)嘧啶-5-甲醛作为Soai不对称自催化反应的起始原料的系统研究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Soai反应的新底物,该底物具有金刚烷基乙炔基残基(1 g),并表现出不对称的自催化作用,产生对映体过量超过99%的产物。为了确保相同的反应条件,所有反应首次在并行合成器系统上进行。对反应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研究,我们报道了在一个反应​​周期(7.2→94.1%ee或3.1→92.1%ee)中,Soai反应中迄今为止报道的对映异构体过量最高。我们的结果导致了一组反应参数,这些参数可产生可重复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新原料1克适用于对此显着反应进行系统的和机械的研究。设计用于量化对映体过量扩增的一系列实验表明,该反应原则上可以用作检测低对映体过量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未知的低对映体过量(0.1–7%)被扩增为一个可检测的。对原始值的反向计算为确定少量对映体过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DOI:
    10.1002/chem.2009006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bservation of a Transient Intermediate in Soai’s Asymmetric Autocatalysis: Insights from 1H NMR Turnover in Real Time
    作者:Timo Gehring、Michela Quaranta、Barbara Odell、Donna G. Blackmond、John M. Brown
    DOI:10.1002/anie.201203398
    日期:2012.9.17
    Caught in the act: 1HNM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loss of reactant and formation of product during the induction and burst phases of Soai's autocatalysis reaction. A transient intermediate was observed at 0 °C and identified as an alkoxyacetal formed from one aldehyde and two alkoxide moieties (see picture).
    参与其中:1 H NMR光谱用于监测Soai自催化反应的诱导阶段和猝发阶段期间反应物的损失和产物的形成。在0°C时观察到一个过渡中间体,并鉴定为由一个醛和两个醇盐部分形成的烷氧基缩醛(参见图片)。
  • Unusual Invers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n Reaction Rate in the Asymmetric Autocatalytic Alkylation of Pyrimidyl Aldehydes
    作者:Michela Quaranta、Timo Gehring、Barbara Odell、John M. Brown、Donna G. Blackmond
    DOI:10.1021/ja103204w
    日期:2010.11.3
    Observations of an intriguing invers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n reaction rate and a profound induction period in the Soai autocatalytic reaction are reported along with detailed kinetic and NMR investigations of the product alkoxide at low temperatures, leading to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active catalyst is derived in situ from the tetrameric ground state.
    在 Soai 自催化反应中观察到有趣的逆温度依赖于反应速率和深刻的诱导期,以及在低温下产物醇盐的详细动力学和 NMR 研究,导致活性催化剂原位衍生的建议四聚体基态。
  • Systematic Studies using 2-(1-Adamantylethynyl)pyrimidine-5-carbaldehyde as a Starting Material in Soai’s Asymmetric Autocatalysis
    作者:Mark Busch、Martin Schlageter、Daniel Weingand、Timo Gehring
    DOI:10.1002/chem.200900634
    日期:2009.8.17
    the highest enhancements of enantiomeric excess reported so far in the Soai reaction in one reaction cycle (7.2→94.1 % ee or 3.1→92.1 % ee). Our results led to a set of reaction parameters that yield reproducible results. Therefore, our new starting material 1 g is suitable for systematic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n this remarkable react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quantify the amplification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Soai反应的新底物,该底物具有金刚烷基乙炔基残基(1 g),并表现出不对称的自催化作用,产生对映体过量超过99%的产物。为了确保相同的反应条件,所有反应首次在并行合成器系统上进行。对反应参数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研究,我们报道了在一个反应​​周期(7.2→94.1%ee或3.1→92.1%ee)中,Soai反应中迄今为止报道的对映异构体过量最高。我们的结果导致了一组反应参数,这些参数可产生可重复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新原料1克适用于对此显着反应进行系统的和机械的研究。设计用于量化对映体过量扩增的一系列实验表明,该反应原则上可以用作检测低对映体过量的工具:在一定条件下,未知的低对映体过量(0.1–7%)被扩增为一个可检测的。对原始值的反向计算为确定少量对映体过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