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2-13C]acetate | 419542-6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2-13C]acetate
英文别名
(2-13C)benzyl acetate;benzyl [2-(13)C1]acetate;benzyl acetate
benzyl [2-13C]acetate化学式
CAS
419542-67-9
化学式
C9H10O2
mdl
——
分子量
151.166
InChiKey
QUKGYYKBILRGFE-OUBTZV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2-13C]acetate4-甲基苯磺酸吡啶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1.0h, 生成 benzyl [2-13C]-([2-13C]-2-methyl-1,3-dioxolan-2-yl)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Nonactin 生物合成:最初的承诺步骤是乙酸(丙二酸)和琥珀酸的缩合
    摘要:
    Nonactin 是一种由灰色链霉菌亚种产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griseus ETH A7796 已显示出对与多种耐药癌细胞相关的 P170-糖蛋白外排泵的活性。Nonactin 是一种聚酮化合物,尽管是一种高度非典型的化合物。该结构由壬酸的每个对映体的两个单元组成,排列成一个大环,使分子具有S4对称性,是非手性的。单体单元 (+)- 和 (-)-壬酸来源于乙酸盐、琥珀酸盐和丙酸盐,尽管组装过程的确切细节尚不清楚。我们使用一系列多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前体进行喂养实验来阐明非乳酸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步骤的细节。我们发现来自 3-酮己二酸的 (13)C 标签被特别地纳入非乳酸及其同系物高单乳酸中。数据最终表明非肌动蛋白生物合成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琥珀酸衍生物与乙酸盐或丙二酸的偶联。在初始缩合后发生分化为非乳酸或高单乳酸;同系物并非源自九乙酸聚酮化合物合酶使用不同的“起始单元”。非肌动蛋白生物合成
    DOI:
    10.1021/ja016965f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酸-2-13C苯甲醇4-二甲氨基吡啶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benzyl [2-13C]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分支的二萜级联反应:棘糖多孢菌中的Spinodiene合酶的机制。
    摘要:
    从二萜合酶糖多孢菌中发现转换香叶基二磷酸到新的天然产品spinodiene A和B,伴随着2,7,18-dolabellatriene。通过广泛的同位素标记实验研究了酶产物的结构和形成机理,揭示了一种向中性中间体2,7,18-dolabellatriene的不寻常的分支异构化机理。Diels-Alder反应用于将主要的二萜产物及其稀有的共轭二烯部分转化为正式的酯基萜烯醇。
    DOI:
    10.1002/anie.2018122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nactin Biosynthesis: Unexpected Patterns of Label Incorporation from 4,6-Dioxoheptanoate Show Evidence of a Degradation Pathway for Levulinate through Propionate in <i>Streptomyces griseus</i>
    作者:Jian Rong、Micheal E. Nelson、Brian Kusche、Nigel D. Priestley
    DOI:10.1021/np100421v
    日期:2010.12.27
    The polyketide nonactin, a polyketide possessing antitumor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s produced by an unusual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Streptomyces griseus that uses both enantiomers of the nonactin precursor, nonactic acid. Despite many studies with labeled precursors, much of the biosynthesis pathway remains unconfirmed, particularly the identity of the last achiral intermediate in the pathway
    非肌动蛋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的聚化合物,它是通过灰色链霉菌中的一种不寻常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的,该途径使用非肌动蛋白前体非乳酸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尽管对标记前体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大部分生物合成途径仍未得到证实,尤其是该途径中最后一个非手性中间体的身份,据信它是 4,6-二庚酰辅酶 A。我们开始通过使用 [4,5- 13 C 2 ]-、[5,6- 13 C 2 ]- 和 [6,7- 13 C 2 ]-]-4,6-二庚酸酯生物。在每种情况下,同位素标记都被有效地整合到非肌动蛋白中;然而,在与当前接受的生物合成途径不一致的位置。为了解决这种差异,我们使用 [3,4- 13 C 2]乙酰丙酸生物并再次观察到有效的标记掺入。后一个结果很有趣,因为乙酰丙酸盐不是非肌动蛋白的明显前体。然而,已知乙酰丙酸可有效降解为丙酸,即使转化途径未知。根据我们的乙酰丙酸盐和二庚酸盐同位素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