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butyl 3,4-O-carbonyl-2-O-pivaloyl-6-O-triisopropylsilyl-α-D-galactopyranoside phosphate | 373606-1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butyl 3,4-O-carbonyl-2-O-pivaloyl-6-O-triisopropylsilyl-α-D-galactopyranoside phosphate
英文别名
[(3aS,4R,6R,7R,7aS)-6-[dibutoxy(oxido)phosphaniumyl]oxy-2-oxo-4-[tri(propan-2-yl)silyloxymethyl]-4,6,7,7a-tetrahydro-3aH-[1,3]dioxolo[4,5-c]pyran-7-yl] 2,2-dimethylpropanoate
dibutyl 3,4-O-carbonyl-2-O-pivaloyl-6-O-triisopropylsilyl-α-D-galactopyranoside phosphate化学式
CAS
373606-19-0
化学式
C29H55O11PSi
mdl
——
分子量
638.808
InChiKey
PINTZQCBHNZBQD-RSFKBIF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45
  • 重原子数:
    42
  • 可旋转键数:
    19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3
  • 拓扑面积:
    13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1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以磷酸糖基和二硫代磷酸三酯为糖基化剂的寡糖合成
    摘要:
    描述了通过 1,2-脱水糖从糖基中高效地一锅合成α-和β-糖基磷酸酯和二硫代磷酸三酯。糖基磷酸酯用作多功能糖基化剂,用于合成 β-葡糖苷、β-半乳糖苷、α-岩藻糖苷、α-甘露糖苷、β-葡糖醛酸和 β-葡糖胺键,在用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 (TMSOTf) 活化后。除了作为 O-糖基化的有效供体,糖基磷酸酯还可有效制备 S-糖苷和 C-糖苷。此外,还讨论了糖基磷酸酯与甲硅烷基化受体的酸催化偶联。糖基二硫代磷酸酯被合成并且也用作糖基供体。这种替代方法提供了与含有糖基的受体的兼容性,以形成 β-糖苷。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护基团的操作,报告了使用糖基磷酸酯的正交和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策略。描述了一种正交糖基化方法,包括在硫糖苷受体存在下激活磷酸糖基供体,以及受体介导的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策略。此外,公开了利用α-和β-糖基磷酸酯反应性差异的独特糖基化策略。此处概述的程序为在溶液中组装复杂寡糖以及通过单
    DOI:
    10.1021/ja016227r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以磷酸糖基和二硫代磷酸三酯为糖基化剂的寡糖合成
    摘要:
    描述了通过 1,2-脱水糖从糖基中高效地一锅合成α-和β-糖基磷酸酯和二硫代磷酸三酯。糖基磷酸酯用作多功能糖基化剂,用于合成 β-葡糖苷、β-半乳糖苷、α-岩藻糖苷、α-甘露糖苷、β-葡糖醛酸和 β-葡糖胺键,在用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 (TMSOTf) 活化后。除了作为 O-糖基化的有效供体,糖基磷酸酯还可有效制备 S-糖苷和 C-糖苷。此外,还讨论了糖基磷酸酯与甲硅烷基化受体的酸催化偶联。糖基二硫代磷酸酯被合成并且也用作糖基供体。这种替代方法提供了与含有糖基的受体的兼容性,以形成 β-糖苷。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护基团的操作,报告了使用糖基磷酸酯的正交和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策略。描述了一种正交糖基化方法,包括在硫糖苷受体存在下激活磷酸糖基供体,以及受体介导的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策略。此外,公开了利用α-和β-糖基磷酸酯反应性差异的独特糖基化策略。此处概述的程序为在溶液中组装复杂寡糖以及通过单
    DOI:
    10.1021/ja016227r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ligosaccharide Synthesis with Glycosyl Phosphate and Dithiophosphate Triesters as Glycosylating Agents
    作者:Obadiah J. Plante、Emma R. Palmacci、Rodrigo B. Andrade、Peter H. Seeberger
    DOI:10.1021/ja016227r
    日期:2001.10.1
    Described is an efficient one-pot synthesis of alpha- and beta-glycosyl phosphate and dithiophosphate triesters from glycals via 1,2-anhydrosugars. Glycosyl phosphates function as versatile glycosylating agents for the synthesis of beta-glucosidic, beta-galactosidic, alpha-fucosidic, alpha-mannosidic, beta-glucuronic acid, and beta-glucosamine linkages upon activation with trimethylsil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描述了通过 1,2-脱水糖从糖基中高效地一锅合成α-和β-糖基磷酸酯和二硫代磷酸三酯。糖基磷酸酯用作多功能糖基化剂,用于合成 β-葡糖苷、β-半乳糖苷、α-岩藻糖苷、α-甘露糖苷、β-葡糖醛酸和 β-葡糖胺键,在用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甲磺酸酯 (TMSOTf) 活化后。除了作为 O-糖基化的有效供体,糖基磷酸酯还可有效制备 S-糖苷和 C-糖苷。此外,还讨论了糖基磷酸酯与甲硅烷基化受体的酸催化偶联。糖基二硫代磷酸酯被合成并且也用作糖基供体。这种替代方法提供了与含有糖基的受体的兼容性,以形成 β-糖苷。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护基团的操作,报告了使用糖基磷酸酯的正交和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策略。描述了一种正交糖基化方法,包括在硫糖苷受体存在下激活磷酸糖基供体,以及受体介导的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策略。此外,公开了利用α-和β-糖基磷酸酯反应性差异的独特糖基化策略。此处概述的程序为在溶液中组装复杂寡糖以及通过单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苄基二亚苄基-α-D-甘露吡喃糖苷 苄基2-C-甲基-3,4-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核糖苷 艾日布林中间体,艾瑞布林中间体 艾日布林中间体 脱氧青蒿素 甲基6-脱氧-3,4-O-异亚丙基-beta-L-甘油-吡喃己糖苷 甲基3,4-异亚丙基-bet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甲基3,4-O-异亚丙基-beta-L-赤式-吡喃戊-2-酮糖 甲基3,4-O-(氧代亚甲基)-bet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 3,4-O-异亚丙基吡喃戊糖苷 甲基 2,3-O-羰基-4,6-O-异亚丙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果糖二丙酮氯磺酸酯 果糖二丙酮 托吡酯杂质7 托吡酯N-甲基杂质 托吡酯-13C6 托吡酯 史氏环氧化恶唑烷酮甲基催化剂 双丙酮半乳糖 双丙酮-L-阿拉伯糖 六氢二螺[环己烷-1,2'-[1,3]二氧杂环戊并[4,5]吡喃并[3,2-d][1,3]二恶英-8',1''-环己烷]-4'-醇 [(3aS,5aR,7R,8aR,8bS)-7-(羟基甲基)-2,2,7-三甲基四氢-3aH-二[1,3]二氧杂环戊并[4,5-b:4',5'-d]吡喃-3a-基]甲基氨基磺酸 D-半乳醛环3,4-碳酸 6-脱氧-6-碘-1,2:3,4-二-o-异亚丙基-α-d-半乳糖吡喃糖苷 6-叠氮基-6-脱氧-1,2:3,4-二-o-异亚丙基-d-半乳糖吡喃糖苷 6-O-乙酰基-1,2:3,4-二-O-异亚丙基-alpha-D-吡喃半乳糖 4,5-O-(1-甲基乙亚基)-beta-D-吡喃果糖 3alpha-羟基去氧基蒿甲醚 3-羟基去oxydihydroartemisinin 3,5,11-三氧杂-10-氮杂三环[6.2.1.02,6]十一碳-2(6),7,9-三烯 3,4-O-异亚丙基-L-阿拉伯糖 3,4-O-(苯基亚甲基)-D-核糖酸 D-内酯 3,4,6-三-O-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1,2-(甲基原乙酸酯) 2,6-脱水-5-脱氧-3,4-O-(氧代亚甲基)-1-O-(三异丙基硅烷基)-D-阿拉伯糖-己-5-烯糖 2,3:4,6-二-o-异亚丙基-d-甘露糖苷甲酯 2,3:4,5-二-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甲基((((1-(甲硫基)亚乙基)氨基)氧基)羰基)酰胺基亚硫酸酯 2,3:4,5-二-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 1-叠氮基硫酸酯 2,3-脱异亚丙基托吡酯 2,3-O-羰基-alpha-d-吡喃甘露糖 2,3-O-(1-甲基亚乙基)-beta-D-吡喃果糖1-氨基磺酸酯 2,3-4,5-二-O-异亚丙基-1-O-甲基-beta-吡喃果糖 2,3,5-三邻苄基-1-o-(4-硝基苯甲酰基)-d-阿拉伯呋喃糖 2,2,2',2'-四甲基四氢螺[1,3-二氧戊环-4,6'-[1,3]二氧杂环戊并[4,5-c]吡喃]-7'-醇 10-乙氧基-1,5,9-三甲基-11,14,15-三氧杂四环[10.2.1.04,13.08,13]十五烷 1-{[(1R,2S,6R)-4,4-二甲基-3,5,10,11-四氧杂三环[6.2.1.02,6]十一烷-7-基]氧基}-3-{[(1S,2R,6S)-4,4-二甲基-3,5,10,11-四氧杂三环[6.2.1.02,6]十一烷-7-基]氧基}-2-丙胺 1-[(3aS,5aR,8aR,8bS)-2,2,7,7-四甲基四氢-3aH-二[1,3]二氧杂环戊并[4,5-b:4',5'-d]吡喃-3a-基]甲胺 1-O-ACETYL-2,3,4,6-DI-O-ISOPROPYLIDENE-Α-D-MANNOPYRANOSE1-O-乙酰基-2,3,4,6-二-O-异亚丙基-Α-D-吡喃甘露糖 1-O-ACETYL-2,3,4,6-DI-O-ISOPROPYLIDENE-Α-D-MANNOPYRANOSE1-O-乙酰基-2,3,4,6-二-O-异亚丙基-Α-D-吡喃甘露糖 1,6-脱水-2,3-O-异亚丙基-β-D-甘露吡喃糖 1,6-去氢-2,3-O-亚苄基-beta-D-吡喃甘露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