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dihydroxy-3,6-diisopropyl-1,4-benzoquinone | 99663-2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dihydroxy-3,6-diisopropyl-1,4-benzoquinone
英文别名
2,5-Cyclohexadiene-1,4-dione, 2,5-dihydroxy-3,6-bis(1-methylethyl)-;2,5-dihydroxy-3,6-di(propan-2-yl)cyclohexa-2,5-diene-1,4-dione
2,5-dihydroxy-3,6-diisopropyl-1,4-benzoquinone化学式
CAS
99663-25-9
化学式
C12H16O4
mdl
——
分子量
224.257
InChiKey
ZPTNYPFTBHSSH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0.2±42.0 °C(Predicted)
  • 密度:
    1.27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74.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Fichter; Jetzer; Leepin,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13, vol. 395, p. 12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2,5-bis(1-aziridinyl)-3,6-diisopropyl-1,4-benzoquinone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40 mg的产率得到2,5-dihydroxy-3,6-diisopropyl-1,4-benzoqu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stability of carboquone in aqueous solution. II.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degradation of 2,5-bis(1-aziridinyl)-3,6-dimethyl-1,4-benzoquinone and 2,5-bis-(1-aziridinyl)-3,6-diisopropyl-1,4-benzoquinone in aqueous solution.
    摘要:
    研究了 2,5-双(1-氮丙啶基)-3,6-二甲基-1,4-苯醌(MEB)和 2,5-双(1-氮丙啶基)-3,6-二异丙基-1,4-苯醌(IPEB)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并与之前研究的 2,5-双(1-氮丙啶基)-1,4-苯醌(EB)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比较。MEB 和 IPEB 的降解遵循与 EB 相同的伪一阶动力学。与 EB 一样,pH-速率曲线在酸性侧的斜率为-1,在碱性侧的斜率为+1。因此,MEB 和 IPEB 的降解受特定酸碱催化作用的影响。在 pH 值为 4 和 11 时,MEB 降解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6 和 24 kcal/mol,IPEB 降解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17 和 23 kcal/mol。在碱性水溶液中,MEB 和 IPEB 降解为二羟基苯醌,中间产物为单羟基-单(1-氮丙啶基)苯醌,降解方式与 EB 相同。另一方面,在酸性水溶液中,与 EB 的情况一样,MEB 和 IPEB 会生成(2-羟乙氨基)苯醌,但它们会进一步降解为羟基苯醌。而在 EB 的情况下,实际上并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解释如下:苯醌 3 和 6 位上的烷基提高了苯醌 2 和 5 位上的氮丙啶环水解裂解产生的 2-羟乙氨基的相对水解速度,使其与氮丙啶基的裂环速度相当。
    DOI:
    10.1248/cpb.30.25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ichter; Willmann, Chemische Berichte, 1904, vol. 37, p. 2388
    作者:Fichter、Willmann
    DOI:——
    日期:——
  • Fichter,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08, vol. 361, p. 391
    作者:Fichter
    DOI:——
    日期:——
  • Koegl; Lang, Chemische Berichte, 1926, vol. 59, p. 913
    作者:Koegl、Lang
    DOI:——
    日期:——
查看更多